全球妇女事业现状 - 全球妇女事业在过去30年取得进步,但根深蒂固的结构性不平等仍是巨大障碍 [1] - 法律与实践之间存在宽阔的“执行鸿沟”,法律权利难以转化为现实权利 [1] - 交叉性歧视问题日益凸显,贫困、种族、移民身份等因素与性别歧视相互交织 [1] 全球治理挑战 - 全球治理体系存在性别平等赤字,旧的治理模式陷入“承诺多于行动”的困境 [2] - 对于人工智能性别偏见、网络性别暴力等新挑战,现有全球治理规则供给不足且反应迟缓 [2] - 联合国等多边机制面临机制碎片化、预算短缺和信任度下滑等挑战,影响其推动性别平等的成效 [2] 中国法治与政策保障 - 2022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强化了用人单位在防治性骚扰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并明确妇女权益公益诉讼制度 [3] - 2015年反家庭暴力法确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为家暴受害者提供司法保护 [3] -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设置了8个领域、75项主要目标和93项策略措施,并设有硬性指标和监测评估机制 [3] 中国赋能措施与社会参与 - 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育“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为女大学生和创业女性提供孵化器等支持平台 [4] - 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探索推广父母共享育儿假,鼓励家庭内育儿责任共担 [4]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妇女代表占26.5%,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女委员占22.4%,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的比例也得到提升 [4] 中国公共服务与社会环境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40.3万个已建工会企事业单位建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 [5] - 2012至2024年中央财政投入30.1亿元救助患病妇女,2009至2024年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3.42亿人次、乳腺癌筛查2.45亿人次 [5] - 大力培育尊重和关爱妇女的社会风尚,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5] 未来路径与合作 - 应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发起全球对话,共同制定应对数字性别鸿沟、人工智能伦理等新挑战的国际规则与标准 [6] - 将中国在妇女减贫与赋权、妇幼健康等方面的路径做法同各国分享,支持联合国妇女署等机构的作用 [6] - 致力于建立全球性的妇女发展知识共享平台,将各国良好实践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实现成果普遍共享 [6]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共促全球妇女事业新发展
人民日报·2025-11-18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