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践故事 | 矿山披“绿装”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灵宝市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和强化监督,系统性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的尾矿库和矿山环境问题,旨在为黄河入豫第一站筑起生态屏障 [1][2] 尾矿库治理进展 - 灵宝市历史上粗放式开采留下27座尾矿库,对黄河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1] - 采用“专家+执法+服务”模式,邀请专家梳理出102项问题建议并制定整改措施 [1] - 为每座尾矿库制定“一库一策”专属档案,治理进度图标注状态,工期表精确到天,实行销号管理 [1] - 联合监督小组跟进监督,确保2025年底前27座尾矿库全部完成闭库治理 [1] 矿山生态修复成果 - 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推动相关部门关停、封堵矿山坑口1894个 [2] - 实现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矿权全面退出 [2] - 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46万亩 [2] -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曾经机器轰鸣的矿山如今已换上“绿装” [1] 制度建设与长效治理 - 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管理制度》等24项制度机制 [2] - 形成“智慧矿山+绿色矿山+清廉矿山”的治理体系 [2] - 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进行监督 [2] - 确保生态保护资金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