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瞭望·瞭望访谈 | 让中国古生物学在国际拥有更高话语权——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
新华社·2025-11-18 11:06

中国古生物学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 中国古生物学在世界已具备一定影响力,是国际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1][8] - 中国是古生物资源大国,化石资源相当丰富,为复原生命演化历史提供了更多第一手数据[8] - 中国古生物学者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序列[8] -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基础科学投入持续加大,先进技术使用走在世界前列[8] 重要研究成果与发现 - 科学家团队发现奇翼龙化石,是世界范围内已知最早飞向蓝天的恐龙,其飞行方式颠覆传统认知[3] - 研究成果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累计发表300余篇论文,命名的恐龙新物种超过80个[2] - 通过CT扫描、电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证实奇翼龙长有类似蝙蝠的皮膜翼[3] 技术方法与研究进展 - 运用CT、同步辐射等手段获取化石内部信息,如颅脑和牙床数据[4] - 利用稳定同位素等化学信息推测恐龙食性、孵化温度等[4] - 人工智能应用于古生物学研究,帮助更有效地处理CT数据,并探讨构建古生物学大模型用于化石鉴定和分类[5] 学科发展趋势与未来方向 - 古生物学未来将走向数据融合、方法融合,构建完整演化图景[7] - 未来10年可能在寒武纪生物门类框架建立、最早生命形态研究、脊椎动物演化等方向取得突破[12] - 未来50年古生物学将更深入解答生命起源、物种演化等核心问题,其认知可能改变仿生学等领域[13] 学科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需长期投入,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创新以提升国际话语权[8][9] -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中生代化石资源,有利于产出有影响力的研究[9] - 古生物学是小众交叉学科,就业范围相对较窄,但招生情况随社会认知改变已有很大改观[9] 研究价值与社会意义 - 研究地球数十亿年演化轨迹,为理解当下生命世界、预测未来生态趋势提供关键证据[1][15] - 通过分析鸟类生物多样性变化,发现其与大气温度变化关系密切[15] - 研究生物大灭绝事件揭示环境巨变是根本原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警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