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战略升维为奔向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以及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视野从制造智能电动汽车扩展到构建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的AI生态 [1] - 公司开启“一车双能”大产品周期,并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具身智能”双交叉赛道,相关产品矩阵将加速量产 [1] - AI汽车、全球化拓展、具身机器人与汽车产业融合被定义为公司的三条增长曲线 [4] 第三季度财务与运营表现 - 第三季度总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亿元,同比上升101.8% [2] - 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116,007台,同比增长149.3%,创下单季度交付新高 [2]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0.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483.3亿元 [2] - 业绩改善归因于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汽车产品、销量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持续优化经营效率 [2] 未来业绩指引与增长抓手 - 预计第四季度总交付量达125,000台至132,000台,同比增加36.6%至44.3% [3] - 预计第四季度总营收达215亿元至230亿元,按年增加约33.5%至42.8% [3] - 增长抓手包括“一车双能”大产品周期的开启,2026年计划推出3款超级电动增程产品和4款一车双能全新车型 [3] - 海外市场是重要增量抓手,海外月销量已首次突破5,000台,明年计划面向海外市场推出3款新车型 [3] - 公司有信心在坚持AI研发投入的同时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4] 物理AI技术战略与产品规划 - “物理AI”是公司核心战略,其技术体系涵盖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三大具身智能终端 [5] - 算力是物理AI战略的基石,公司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云端模型工厂”,并自研图灵AI芯片 [5] - 计划在2026年规模量产第二代VLA模型、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Robotaxi将推出三款前装量产车型 [4][5] - 人形机器人IRON已具备明确商业化路径,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订单超7,000架,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 [5] - 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可以共享70%的研发资源,技术复用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6] 生态合作与商业模式演进 - 公司采用开放生态策略,例如高德成为Robotaxi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并计划将第二代VLA面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 [6] - 技术输出成为新收入来源,大众汽车已成为公司第二代VLA的首个客户,图灵AI芯片也获得大众定点 [9] - 未来公司收入中服务性收入目标占比一半以上,估值逻辑可能从“年销量”转向“日均出行订单量” [9] - 对外技术合作产生的授权收入将反哺研发,形成研发与商业化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6] 市场竞争与估值重塑 - 公司在港股市值超越理想汽车,成为国内上市新势力市值第一 [7] - 公司与特斯拉在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Robotaxi等领域高度重合,双方均以物理AI为核心赛道 [7] - 双方技术路径有相似之处,如Robotaxi均采用纯视觉方案,但公司生态更开放,技术路径更体系化 [7] - 机构认为公司在Robotaxi、仿人机器人及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有望提升市场对其股票的认可度 [8] - 融入物理AI新叙事有助于将科技公司的生态价值、网络效应纳入估值体系 [6]
经营改善与AI外溢价值 小鹏的估值重构路径清晰化
证券时报网·2025-11-18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