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寻广东智能穿戴产业发展的“磁力密码”
证券日报之声·2025-11-19 00:09

产业规模与增长 -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较2020年9月底增长91.4% [1] - 广东省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以15.84万种位居全国第一 [1] - 深圳龙岗区智能眼镜年产能达1.25亿副 [1] - 截至2025年10月末中国现存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超过1.8万家,广东省以超过1.3万家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数的70.54% [4] - 2025年全球消费级智能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362.73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到973.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15% [5] 产业链竞争力 - 华强北市场形成从研发设计到制造营销的完整链路,具备对市场的敏锐嗅觉、"闪电式"响应能力以及高性价比三大核心竞争力 [2] - 产业链上游芯片领域有海思技术、深圳佰维存储、广州安凯微电子、希荻微电子等企业推出高性能定制芯片 [3] - 光学显示领域有TCL科技集团、天马微电子等头部企业解决智能眼镜普及的技术难题 [3] - 声学领域有歌尔股份生产的微型扬声器、扬声器模组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可穿戴产品 [3] - 博敏电子作为印制电路板制造商,凭借研发团队和快速打样能力,满足智能穿戴设备"轻薄短小、多功能、高可靠"的要求 [3] - 产业链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格局,头部企业具备产品定义与技术创新能力,细分领域企业建立专业化优势 [3][4]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广东智能穿戴产业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关键跨越,从代工生产转向引领创新 [6] - 深圳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智能眼镜研发力量,全国每两副智能眼镜就有一副产自深圳 [6] - 企业在传感器、低功耗蓝牙、健康监测算法等环节持续攻关,由技术"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7] - 智能穿戴产品发展趋势包括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实现专业应用,以及通过接入大模型提供多元智能服务 [5] 市场拓展与全球化 - 华强北市场近四成的产品外销,客户来自东南亚、拉美、中东等地,并与海外客户建立长期合作 [2] - 中国免签政策便利采购商入境,外籍采购商来华强北市场"淘货"成为常态 [2] - 广东企业早期以"性价比"打开全球市场,如今通过创新方案和应用为产品迭代贡献新技术、新标准 [6][7] - "广东磁力场"以创新精神和开放姿态持续吸引全球资源汇聚 [7] 政策支持与发展环境 - 广东省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企业在研发创新、智能制造、产业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4] - 《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抢抓AI眼镜等前沿技术投资热点,推进产业交叉融合和规模化应用 [4] - 政策扶持由点到面,产业链企业协同与竞争动态平衡,共同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