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市场规模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4000万辆,最早一批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1]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3] -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量已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3]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 - 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模式:再生利用,即拆解提取锂、钴、镍等金属原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2] - 另一种模式为梯次利用,即对电池检测、重组后应用于应急电源、储能设备等其他领域[2] - 动力电池富含锂、钴、镍等重要战略性金属资源[2] 回收利用的必要性与资源价值 - 2024年中国进口锂精矿约525万吨,同比增长约31%,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高[3] - 废旧动力电池中金属资源占比远高于矿石含量,有效利用可开辟"城市矿产"新来源[3] - 不规范处理易引发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但规范化回收对保障资源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3] 行业面临的挑战 - 回收市场存在"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现象,非正规回收商通过高价竞购导致合规企业盈利困难[4] - 头部回收企业年产能超10万吨,白名单企业综合年生产能力超100万吨,但产能闲置现象明显,生产线常达不到满产状态[5] - 技术水平不均,前端拆解大量依赖人工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风险,整体工艺装备落后导致回收产品附加值偏低[5] 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 - 中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再生利用等多方面[6] - 标准实施后效果显著,例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使动力电池拆解效率提高50%以上[6] - 再生利用系列标准要求镍、钴、锰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不低于85%,并推动整体能耗降低30%以上[7] 消费者诉求与国际合作 - 消费者希望建立更便捷的回收体系,如通过4S店明确指引或车企APP一键预约,以引导电池流向正规渠道[5] - 中国专家已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近40名专家活跃在国际标准组织电池相关技术机构中,实现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组中国专家全覆盖[8]
中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让废旧动力电池变身“城市矿产”
新华网·2025-11-19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