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意义 - 政策出台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 [2] -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改善,但“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依然突出,体育被视为解决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最简便有效的途径 [3] - 政策旨在系统梳理和固化近年学校体育改革的创新经验,以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3] 总体思路与目标 - 总体思路立足强国建设新要求,锚定强健学生体质根本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校体育存在的时长不保、质效不高等重难点问题提出改革举措 [4] - 政策注重系统集成,从八个方面提出20项工作举措,对学校体育进行系统性重构 [5] - 明确提出近期目标:到2027年,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要求全面高质量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等显著提升 [7] - 远期目标:到2035年,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学校体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7] 主要任务与举措 -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阶段重点统筹课内外、校内外落实“2小时”要求,通过增加课时、开展课间活动等措施加强时间保障 [8] - 健全训练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的发展新样态 [8]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构建以专职体育教师为主体、体育教练员为辅助的新型体育师资队伍 [8] - 强化条件保障,针对场地不足问题鼓励创设小型化运动场景,打造校内“微运动场”,并实施数字赋能系列措施 [8] - 首次将校园体育文化培塑作为独立条目,引导各地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8] 落实保障机制 - 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教育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育等部门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9] - 要求各地各校把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作为重要任务,强化省级统筹,制定实施方案,教育部将在督导评估中强化学生身心健康指标 [9] - 通过总结宣传各地有效经验和做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支持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良好氛围 [10]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
央视网·2025-11-19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