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手记:聆听大国院士的“破局思考”
新华社·2025-11-19 10:03
"力学看似是基础学科,但与制造、能源、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就能催生新的技术路径。"从事力学 研究的段慧玲院士谈到,"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都离不开力学原理的创新应用,而未来要实现更 多"从0到1"的突破,必须打破学科壁垒,让不同领域的智慧碰撞出火花。 初冬的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内暖意融融。18位来自数学、力学、航天、生命科学等不同领域的院 士,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召开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各抒己见、碰撞思想。 "'顶天立地'是跟着前沿走、贴着需求干,而'开天辟地'是闯无人区、创新格局。"严纯华院士抛出 的命题,一下激起了强烈共鸣。 80岁高龄的叶培建院士谈起嫦娥七号探月找水、小行星探测等未来任务,精神矍铄、难掩激 动:"当年我们搞探月工程,只能自己摸索,从'绕、落、回'一步步突破,现在要搞载人登月、月球科 考站,更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从不畏惧封锁和未知,实现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部分领跑——中国航天的这股豪气,恰是新时代加快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与骨气。 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突破"与"重塑"成为高频词。数学领域的张平院士感慨,过去不少研究 跟着国外热点走,虽然论文数量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