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测量精度创新高
新华社·2025-11-19 14:03
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 漫購度创新高 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 新华社权威快报 11 月 18 日,工作人员在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纯水间监测超纯水处理情况。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一只捕获"幽灵粒子"的"大眼"睁开不久,就带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王贻芳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探测器核心是装在巨型 有机玻璃球里的2万吨液体闪烁体,这个玻璃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玻璃容器,让液体闪烁体的体积 比国际现有最大规模增大了20倍。 "这让探测器就像一只灵敏度拉满的'大眼',能精准捕捉并探测中微子。"王贻芳说。 目前,中微子有大量谜团尚未解开。从日本超级神冈探测器、美国深部地下中微子实验,到加拿大 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全球顶尖科研装置纷纷"亮剑",虽技术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以中微子为 探针,撬开人类未知的大门。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表示,项目团队将与全球科学家紧密协作,不断产出具有重大 科学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历经十余年攻坚之路,如今,这个深埋岭南大地之下的科学重器,正以超高精度打开探索微观世界 的新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