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浙江通过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以缩小“三大差距”为路径,推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 [1] - “千万工程”历经20多年实践,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范式,并通过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打开城乡融合新通道 [1][3] - 该工程在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和美乡村、实现城乡服务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探索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提供实践经验 [1][4][8][10] 优化空间布局与城乡融合 - 借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闲置宅基地,例如湖州德清县仙潭村引入城市资本打造50余家精品民宿,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6万元 [2] - 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通过空间优化、产业联动推进县域内产业集群和资源集聚 [3] - 浙江已公布两批次87条省级发展轴,覆盖146个中心镇、581个重点村,轴域面积覆盖县域面积的46.4%,人口占县域常住人口的73.7% [5] - 发展轴作为产业轴,例如嘉兴海盐县通过黑猪特色品类打造联农机制,每头黑猪带动农民增收200元至300元,“共富工坊”吸纳劳动力1000余人,人均月增收4000余元 [4] - 发展轴作为带动轴,例如绍兴新昌县3个村组团发展,2023年片区经营性收入达260万元,较2021年增长150% [4] 打造和美乡村与产业振兴 - 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业+休闲康养”、“农业+文化”等新业态,乡宿、乡购等乡村文旅加速发展 [6] - 例如金华磐安县乌石村依托古村落资源发展近80家农家乐,提供2000多张床位 [6] - 嘉兴桐乡市崇福农创园吸引新农人创业,例如“90后”陈思冲培育的鹿角蕨一株曾卖出7万元高价 [6] - 宁波余姚市五车堰村由村集体统一整治闲置宅院,以“村中菜园”再造绿色景观,实现经济效益与乡村特色融合 [7] - 衢州龙游县溪口村通过打造幸福河湖提升村景,带动民宿、咖啡馆等业态发展,促进农户就地增收 [7] - 浙江创新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7] 城乡服务均等与民生改善 - 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例如嘉兴101路公交线路单程仅需4元,便捷城乡交通 [8] - 2024年浙江学前三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82.5岁,国民体质合格率94.3%以上 [9] - 杭州淳安县构建梯度化教育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以吸引人口集聚 [9] - 嘉兴海宁市桃园村通过组团发展升级公共服务,落地足球场、网球场等设施,三甲医院诊疗车进村,316个自然村落共享公共服务 [9]
浙江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新华社·2025-11-19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