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情况与上市进展 - 天康制药为上市公司天康生物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涵盖猪用、反刍用、禽用疫苗及检测试剂等[2] - 公司客户包括各省市政府采购部门及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2] - 公司正在申请北交所上市,审核状态为“已问询”,并于近期收到第二轮问询函,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1][2]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亿元、10.55亿元、10.52亿元,增长乏力[3]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亿元、1.65亿元、1.53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1.61亿元、1.43亿元,近两年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8.36%和11.20%[3]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幅下滑20.49%和42.44%,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平均同比变动为增长1.60%和49.06%,业绩表现显著弱于同业[4]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相对稳定,2024年和2023年分别为61.56%和62.05%[4] 业绩下滑原因与监管关注 - 业绩下滑受“先打后补”政策及市场竞争激烈影响,政采模式收入持续下降,直销模式收入整体增长但毛利率下降[5] - 监管层要求公司结合产品类别及销售模式,说明其业绩变动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6] - 监管层关注下游行业周期性变化、最新行业政策及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情况,要求分析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风险[6] 应收账款状况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净额分别为3.38亿元、3.77亿元和3.64亿元,占各期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0.40%、10.70%和10.95%[7] - 截至2025年6月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82亿元,其中政采客户占比高达72.32%,且对政采客户未约定信用期[7] - 直销、经销客户逾期金额为4280.79万元,截至2025年8月末,期末应收账款的回款比例仅为14.92%[7] - 监管层要求说明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情况、催收措施及是否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8] 产能利用与募投项目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总额为5.27亿元,主要用于兽用疫苗研发和生产扩建(投资1.50亿元)、布鲁氏菌病疫苗改扩建(投资1.05亿元)等项目[9][10] - 公司布鲁氏菌病疫苗现有产能为1.5亿头份,但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偏低,分别为36.02%、43.72%、44.44%、34.61%[11]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产品灭活疫苗、活疫苗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11] - 监管层直接指出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并要求说明在产能利用率低及苏州新生产基地投产的背景下,进行募投扩产的必要性与合理性[11] - 监管层特别关注公司对新增产能的市场消化能力,要求说明拟采取的新增产能消化措施及其有效性[12]
产能利用率低还“硬扩产”?天康制药遭监管追问
深圳商报·2025-11-19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