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治理 - 候鸟种群如红嘴鸥和野生鸳鸯在无锡鼋头渚景区频繁出现,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证明 [2][5] - “太湖之光”水上移动工厂24小时运转,对湖水进行高效过滤,处理后的湖水可在船上用于养鱼 [4][8] - 从湖底清理出的淤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资源化利用,变身为砖等材料 [8][7] 洱源湿地生态经济 - 洱源县茈碧湖湿地在初冬时节形成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吸引大量游客 [10] - 通过保护改造湿地及缓冲带,优化生态环境,湿地水质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12] - 全县湿地总面积已达6.88万亩,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并形成多样生态景观,促进湿地经济发展 [12] 珲春生态文旅融合 - 珲春市凭借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研学,科普馆运用科技设备展示虎豹特征及保护成果 [14] - 通过实施林地清收还林、打击盗猎、建设生态廊道等措施,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野生东北虎豹种群稳定增长 [14] - 开展“守护虎豹家园 推进兴边富民”主题宣教活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14] 榆林沙地生态农业 - 陕西榆林横山区在毛乌素沙地南缘迎来苹果丰收,沙地苹果成为生态农业新名片 [16] - 生态改善、气候变化、科技进步共同作用,使苹果种植带从关中平原拓展至毛乌素沙地边缘 [18] - 苹果成功在沙漠边缘种植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落地的体现 [18] 大熊猫国家公园智能监测 -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园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利用科技手段使生态保护更智能精准高效 [20][24] - 在绵竹唐家河等关键区域布设60台可实时回传数据的红外相机,构建完善监测网络 [22] - 监测系统已成功采集超过18000条影像数据,标志着生态保护进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22][24]
新华视点|生态绘新卷 各地绘就绿色发展好风光
新华网·2025-11-19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