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证券港股2026年度策略: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业绩触底反弹 把握五条主线
智通财经网·2025-11-20 08:51

港股市场整体展望 - 展望2026年,港股将受益于内部“十五五”政策催化及外部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和日本)的财政与货币双宽松政策,预计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和业绩复苏行情 [1] - 2024年初至10月底,港股涨幅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仅次于韩国,恒生指数已进入“业绩+估值”双击行情,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大幅修复,显示全球投资者信心回暖 [1] - 当前港股仍是全球主要估值洼地,恒生指数ERP高达5.7%,Bloomberg一致预期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2026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5%和29.9% [1] 投资方向建议 - 建议把握五大中长期方向:科技行业(AI、消费电子)、大医疗板块(生物科技)、受益于海外通胀及去美元化的资源品(有色、稀土)、低估值必选消费板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造纸和航空板块 [1] -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技自立自强,预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将获政策支持 [2] - 新兴产业如固态电池(2024-2030年全球产值预计达1.2万亿元)、脑机接口、生物制造(万亿级市场规模)、量子通信、可控核聚变(2026-2030年年均市场空间约440亿元)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 [3] 港股业绩基本面 - 港股业绩增速预计在2025年见底,恒生综指2025年营收与盈利增速预期分别为3.6%和3.5%,2026年预计提升至5.5%和9.2%,2027年高位企稳,形成营收与盈利共振上行趋势 [4] - 行业间盈利增速预期标准差显著收敛,盈利版图更趋平稳,成长板块保持较快增长,周期行业业绩具备弹性,共同带动港股业绩重拾升势 [5] - 7月25日以来恒生综指2025年盈利预测已小幅抬升,2026年预期走出清晰上行曲线,显示港股整体盈利情绪转暖 [4] 南向资金流向 - 年初至10月底,南向资金累计流入港股规模达1.26万亿港元,成为支撑港股的核心动力,公募基金显著增配港股,被动管理基金在沪深港通基金中持股比例较2024年初上升27.2个百分点 [6] - 散户资金通过ETF流入港股趋势明显,今年6月以来港股ETF流入规模超2700亿港元,8月ETF占南向流入比例高达88%,个人投资者持仓占比有较大抬升空间 [6] - 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或持续,因理财及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而股市赚钱效应显著,南向资金预计将持续增配港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