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上海奏响融合开放“三重奏”
人民日报·2025-11-20 11:49

文化开放与产业融合 - 上海乐高乐园通过深度本土化创新表达实现中西文化交融,复刻江南水乡并与西游记主题结合[3] - 大隐书局通过“中外作家驻店计划”与15个国家作家合作,每年举办超百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3] - 上海提供文化基金支持和跨境版权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参与国际文化传播[3] 制度创新与人才吸引 - 上海电子口岸签证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域后,2024年5至8月签发量环比增长176.68%[4] - 截至2024年底办理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超6000人,同比增长123%,在64个民生领域无障碍使用[4]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 和元生物依托张江科学城“孵化—研发—生产”全链条生态,3年内实现技术突破性发展[5] - 通过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联合监管机制,基因样本通关时间从7天缩短到1天[5] - 汇禾医疗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获医疗器械组第一名后获得4亿元关键融资,融资规模达初始10倍[6]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 - 2025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30%,形成“研发在沪、制造在苏、配套在浙、物流在港”协同网络[6] - 上汽集团与华为联合研发新车型,核心算法在上海迭代,精密零部件由苏州工厂生产,动力电池来自宁德时代[6] 金融与数据开放创新 - 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合约在国外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直接引用人民币价格的境外期货品种[7] - 橡胶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从15%提升到30%[7] - 特斯拉上海工厂通过“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试点”实现研发数据与美国总部安全传输,数据流转效率提升40%[7]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 G60科创走廊实现195项政务服务“一地受理、九城通办”,企业高新技术认定材料可同步至苏州、杭州等城市审核[7] - 科大智能在松江提交申请后3天同步完成苏州、嘉兴两地资质认证,节省两个月时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