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 - “十四五”时期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 - 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探测、能源安全等战略领域持续产出颠覆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 [2] - 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仪器装备、先进材料、生物育种等领域成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3] - 成功探测纳赫兹引力波,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不断刷新量子计算世界纪录 [3] - 自然指数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位列全球科教机构首位 [3]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子午工程二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 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部署 - 抢占科技制高点是核心任务,将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 [4][5] - 集聚院内外100余家优势单位、近万名精锐力量开展大团队协同攻关 [5] - 主动牵头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攻克更多“卡脖子”问题,取得决定性突破 [5] - 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5] - 深化科研组织模式、科技评价制度等改革,建立适应新要求的激励保障体系 [6]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体系化推动60余家科研院所与60余家中央企业的400余户所属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和联合攻关机制 [7] - 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7] - 探索建立“共谋选题、共担任务、共享成果”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 [8] - 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8] - 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成果共有、收益共享机制,推动重大科技成果首试首用 [8]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启动实施“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贯通培养工程”和“急需紧缺领域博士培养工程” [9][10] - 力争到2035年前再为国家输送超过10万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0] - 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 [10] - 探索重大科技任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0] - 强化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任务的人才集聚培养功能,形成科教深度融合良好局面 [10][11]
勇担科技自立自强新使命 走好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
新华社·2025-11-20 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