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承担了超过60%的任务,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 [4] - 中国正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创新生态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抢占未来制高点 [4][5][9][16]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访谈要点 - 研究院成立7年,孵化企业10多家,其中1家估值超百亿元,5家估值超10亿元 [5] - 研究团队坚持基础理论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致力于在“冷门”领域取得颠覆性创新 [5][6] - 研究院明确“聚焦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使命,引入耐心资本,走长期主义道路,不以短期指标考核科研人员 [6][7] - 倡导宽容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科研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 [7] - 研究院定位为“做高校做不了、企业不愿做的事”,专注从1到10的系统性验证,与高校和企业开放合作 [7] - 发布“悟界·Emu3.5”模型,参数量从80亿增至340亿,视频数据训练时长从15年跃升至790年,在图文生成与编辑能力上超越主流技术路径 [8] 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访谈要点 - 自2023年9月成立,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入孵企业获投率超过35%,估值增长超百亿元,带动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大模型企业逾700家 [9] - “模速空间”寓意让大模型技术和应用加速发展,空间载体从一栋楼发展到六期工程,践行“封闭的开放”哲学 [10] - 创新生态得益于资源密度和要素浓度,形成“热带雨林式”系统,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的高效合作 [11] - 服务团队平均年龄约30岁,提供精准配套服务,政府通过人才公寓、安家政策等降低人才生活成本 [11][12] - 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人,约占全国1/3,通过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专业加快建设人才梯队 [11][12] - 市一级设立百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徐汇区设立20亿元人工智能青年创业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并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引入社会资本 [13][14] - 上海具备培育顶尖企业的肥沃土壤,包括政策、算力、数据、场景资源和全链条创新生态支撑 [15]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访谈要点 - 公司拥有270余项脑机接口领域发明专利,是“杭州六小龙”之一,产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16] - 创业初心是希望技术为全国超过2400万名肢体残疾人带来便捷,愿景未来5到10年帮助100万名残疾人恢复生活,帮助1000万名患者康复 [17] - 选择杭州创业是因为当地政府主动赴国外接洽,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工商手续、知识产权和金融支持等良好营商环境 [18][19] - 选择非侵入式技术路线,着眼于技术规模化落地和普惠性,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便于与穿戴设备集成 [20] - 公司智能仿生手已实现量产,售价是国外同类型产品的1/7到1/5,得益于中国制造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国内原型机制造最快只需21天 [21] - “杭州六小龙”的出圈提升了企业曝光度和信心,带来新商机与合作,公司今年已帮助近万人安装假肢 [21][22]
年轻人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才华(人民眼·人工智能)
人民日报·2025-11-21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