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助太空探索“接地气”
人民日报·2025-11-21 09:01

行业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 - 行业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十五五”规划建议以加速集群发展[1]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2.5万亿元[1] - 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 市场驱动因素与运力需求 - 行业面临“星多箭少”的突出矛盾,传统火箭运力无法满足低轨卫星互联网大规模组网需求[1] - 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引力二号等一批新型商业火箭在2025年按计划展开设计、试验和发射,以缓解卫星发射资源紧张局面[1] - 商业航天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模式,获得科研单位青睐[2]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 - 公司如蓝箭航天自主研发液氧甲烷发动机,具备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使用的特点[2] - 公司如星河动力通过3D打印技术大幅降低火箭发动机制造成本[2] - 商业航天的机动灵活性为技术路线提供了更多可能,形成对“国家队”的有效补充[2] 产业集群与生态构建 - 北京打造“南箭北星”格局,上海瞄准千亿级产业规模,江苏无锡航天产业园带动120多家规上企业集聚发展[2] - 行业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发力”,加速形成自主可控、富有韧性与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2] -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航天技术进步的新引擎[2] 应用场景拓展与大众化服务 - 卫星遥感技术使农户可通过手机远程操控田间喷灌设备,卫星互联网为偏远地区提供宽带服务[3] - 基于卫星导航与遥感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优化红绿灯配时以缓解道路拥堵[3] - 航天技术正从云端走入寻常百姓家,在通信、农业、出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