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胶行业整体动态 - 政策端迎来利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示中国首个《极紫外(EUV)光刻胶测试方法》立项,旨在构建全链条标准体系以支撑产业化落地[1] - 国家"02专项"持续发力,大基金三期计划投入超50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光刻胶等关键材料的研发[1] - 技术端取得突破,北京大学团队利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破解光刻胶缺陷难题,使晶圆缺陷率大幅下降,成果已进入产线测试阶段[1] - 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耗材,其性能直接决定芯片制程精度与良率,在先进制程中不可或缺[1] - 行业呈现高壁垒和强战略属性,全球高端ArF、EUV光刻胶市场被外国企业垄断,国内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EUV光刻胶仍为空白,替代空间广阔[1] - 产业链上游的树脂、光敏剂等原材料国产化突破加速,中游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缩短验证周期[1] - 下游需求形成支撑,根据SEMI报告,2025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达1100亿美元,其中国内设备支出规模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1] 国风新材 - 公司技术面提升,年产3.8万吨高端功能性聚丙烯薄膜项目已于4月完成投料试车,并配备国内外先进生产线[2] - 化法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推进顺利,2025年以来新增22项专利授权,技术储备持续增厚[2] - 公司拟以6.99亿元人民币收购金张科技58.33%股权,交易正处于深交所审核阶段,若完成将有助于打通新型显示上游功能膜产业链,形成产业协同[2] - 资金面关注度显著提升,公司股票在11月18日至2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11月21日封单金额达2.97亿元人民币,累计换手率为34.87%[2] 凯美特气 - 公司技术面核心优势聚焦于光刻配套电子特气领域,其控股子公司岳阳凯美特电子特种气体的光刻气产品已通过ASML子公司Cymer的合格供应商认证,获得国际主流设备商认可[3] - 公司的光刻气产品针对性适配深紫外光刻技术需求,在纯度控制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并已进入国内多家主流晶圆厂供应链[3] - 资金面呈现净流入态势,在近期光刻机题材热度带动下,机构资金对半导体材料配套领域的布局意愿增强[3] 高盟新材 - 公司技术面布局具备产业链延伸属性,截至2025年11月,公司持有国内半导体光刻胶核心企业北京科华微电子3.6698%的股权,后者已实现部分产品量产并供应头部晶圆厂[4] - 公司在建的年产12.45万吨胶粘剂技改项目稳步推进,偏光片用压敏胶等产品已通过客户测试并实现小批量交付,技术转化成效初显[4] - 情绪面上,公司业务横跨多个赛道,其半导体材料相关布局与市场题材热度形成共振,市场讨论度有所提升[4] 赛微电子 - 公司技术面具备稀缺性特征,聚焦MEMS核心工艺领域,掌握硅通孔和晶圆键合等关键技术[5] - 公司开发的MEMS相关产品在精密制造和性能稳定性方面具备竞争优势,部分产品契合光刻产业链的配套需求[5] - 公司位于北京的8英寸和12英寸MEMS产线建设持续推进,产能释放处于逐步落地阶段[5] - 资金面受益于AI算力中心对低功耗光互连的需求增长,叠加政策对半导体产业链的支持,近期资金流入趋势明显[5]
技术突破打破垄断!光刻机(胶)国产替代加速跑,国产军团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