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视点丨网约车“一口价”:“司乘两难”如何解?
新华社·2025-11-21 17:25

网约车“一口价”模式现状 - “一口价”模式为乘客提供固定结算价格,旨在解决绕路、价格不透明等痛点,提升调度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 [2] - 多地近期发布政策,暂停“一口价”、“特惠单”等低价营销活动,严禁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价行为 [6] “一口价”模式引发的纠纷与问题 - 部分司机因订单价格过低而拒载,有订单价格甚至低于正常订单50%以上,导致乘客体验欠佳 [2][4] - 司机为节省成本可能减少空调使用或要求加价,或在行驶中超速超车,影响乘车安全与体验 [3] -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约车领域投诉量超过9.4万件,其中“一口价”订单纠纷最为突出 [3] 司机收入与平台抽成问题 - 司机实际收入与乘客支付金额存在差异,例如一单乘客支付37元,司机仅收入25元 [4] - 堵车场景下,“一口价”订单可能导致司机时间成本增加甚至倒贴油费,例如11公里订单因堵车耗时1小时40分仅收入20元 [4] - 平台抽成模式压缩司机利润,大平台抽成约20%,中小平台因聚合平台引流面临双边抽成,略高于大平台 [5] - 非高峰时段单价从几年前1.8元/公里降至1.2元/公里,平台采用低价策略加剧行业竞争 [5] 行业监管与政策动向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要求经营者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8] - 昆明等地要求合理设定平台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滴滴出行、T3出行等多家企业已公告减少抽成 [8] - 多地召开座谈会或约谈平台,提出不得强迫司机接“一口价”订单,规范行业秩序 [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治理核心并非禁止“一口价”,而是寻求最优解,建立合理定价与利益分配机制 [7] - 建议科学研判城市网约车需求总量,通过数量管控防止恶性竞争,并成立行业联盟加强自律 [9] - 网约车平台需从“降价”转向“提质”,注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技术驱动降低成本并开拓新市场场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