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价格暴涨 - 主流规格DDR4内存条价格相比年初已翻倍 [1] - DDR5 2Gx8颗粒现货价格在两个月内环比大涨307% [2] - 512Gb TLC Wafer现货价格曾出现单周涨幅接近15%的情况 [2] - 一款热销的16GB DDR4笔记本内存售价从年初200多元涨至500元左右 [2] - 存储芯片现货价格处于“一周一变”甚至“一天一变”的极不稳定状态 [3] 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 - 价格上涨主要由上游晶圆厂决定 其通过控制晶圆投放节奏支撑价格上行 [5] - 本轮涨价的直接导火索是北美AI服务器需求爆发 [6] - 存储原厂将有限产能优先分配给高利润的AI产品 如高带宽内存和企业级固态硬盘 [6][7] - 存储原厂在2023年亏损严重 未对2024年晶圆产能进行大规模投资 [7] - 预计明年全球服务器存储位元需求增长40%-50% 但供应端产出增长仅为20%-30% [10] 对消费电子产业链的影响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乏力 中国市场甚至出现0.6%的同比下滑 [4] - 手机存储器成本占比通常在10%-15% 其涨价使今年整机成本垫高8%到10% [13] - 终端厂商可能采取“降容降配”策略应对成本压力 如将新机型内存标配从12GB降至8GB [12] - 低端机型因存储涨价多出的成本可能吃掉所有利润 [13] - 小米总裁预计明年手机产品零售价格将有较大幅度上涨 [11] 产业链内的博弈与传导 - 存储市场被割裂成“合约市场”和“现货市场” 后者价格波动剧烈且供应紧张 [8][9] - 中小品牌客户面临更严峻的缺货情况 可能导致整机售价提高并影响出货量 [13] - 手机客户在总成本预算有限下 开始逼迫其他芯片供应商降价 [14] - 存储系统厂商难以消化成本 最终只能将涨价压力传导至终端用户 [14] - 联想集团已与核心存储供应商签订合约以确保2026年供应保障 [11] 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展望 - 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家掌握全球95%以上DRAM产能 [6] - 未能切入AI市场的存储厂商业绩承压 如铠侠净利润同比下降超60% [7] - 国际原厂聚焦AI需求 为国产存储厂商在信创等领域提供了市场机遇 [16] - 中芯国际的NOR Flash、NAND Flash等特色存储产品订单充足 [16] - 新增产能无法在短期内填补缺口 预计缺货与涨价态势将持续两至三年 [18]
存储非理性“疯狂”:明年手机会更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