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国之重器”遇上“超级供应链”
扬子晚报网·2025-11-21 19:29

文章核心观点 - 徐工集团与京东工业通过数智供应链合作,显著提升了非生产物资采购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为工业企业的供应链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1][12][14] 合作成效 - 徐工集团非生产物资采购周期从原来的10几天缩短至2天以内,成本下降超过10% [1] - 工具和劳保两类物资的供应商从170家优化至18家,一款工具的型号从系统内上百种“分身”被有效梳理简化 [11] - 京东工业助力徐工将大型工具采购的交付时间从传统招标流程的6个月缩短至三到五天 [1] 行业痛点分析 - 非生产物资采购占企业采购总额的510%,但物料数量及管理成本约占6080%,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 [6] - 非生产物资具有“小、杂、散、乱”特性,导致采购品类繁杂、标准化程度低、流程复杂、内部系统难以打通等管理困难 [5] - 徐工集团非生产物资采购曾面临供应商小弱散问题,工具劳保品类有170多家供应商,包括三四级代理商甚至夫妻店,数据混乱导致寻源和履约服务混乱 [5][6] 解决方案与实施过程 - 合作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实现采购业务全面线上化,建立商品数据资产和风险防控体系;第二阶段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成本优化,并构建“万单合一、集仓集配”的智能化履约体系 [8][11] - 双方以工具和劳保品类为切入点,整合55家分子公司的历史数据,组建跨部门团队集中办公近3个月,统一业务和系统语言,完成数据治理并转移至MRO平台 [9] - 京东工业通过其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运营着8110万个工业品SKU,并应用工业大模型JoyIndustrial进行智能新品识别和数据处理 [11][12] 未来合作方向与行业影响 - 未来合作将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采购决策中的应用,并从流程线上化迈向决策智能化,同时共建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将国内成功模式复制到海外 [14] -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供应链总成本约115.19万亿元,通过供应链创新和数智化转型可降低供应链成本6.77万亿元 [3] - 该数智供应链模式具备出色的可复制性,正从工具劳保品类向更多品类扩展,为产业提供借鉴和推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