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重要性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首位战略任务,旨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1] - 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之基,中国经济发展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1][3] - 现代化产业体系连接生产和消费,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枢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5] 实体经济的现状与支撑作用 - 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30%,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4] - 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超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4] - 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4] 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成效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推进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7] - 智能化转型案例:上海汽轮机厂通过“智能革命”,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12%至15%[7][8] - 绿色化转型案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至2024年超1200万辆,渗透率达40.9%,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9] - 融合化转型趋势:企业从“产品制造商”转向“生态服务商”,通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10] 新兴支柱产业的定位与发展前景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其需兼具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特征,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11][12] - 新兴支柱产业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现实所需,部分传统重点产业如石油化工面临需求达峰和贸易环境挑战[14][15] - 预测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17%,较“十三五”末提升约5.3个百分点[18] - 低空经济是新兴支柱产业例证,今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19][20] 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 - 传统产业是当前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其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推动其提质升级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21] - 未来产业作为今日的幼苗,未来10年新增规模可能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21]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人民日报·2025-11-23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