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排在首位的战略任务 [1] -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走向未来的根基 [1][3] -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5] 实体经济的现状与支撑作用 - 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30% [4] - 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4] - 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超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4] - 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全球之首 [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案例与路径 - 山东滨州兴福镇厨具产业通过创新实现转型,热效率提高30%以上,占据全国40%市场份额,从业人员4.2万人 [1][2]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推进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7] - 上海汽轮机厂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12%至15% [7][8]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成就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长至2024年超1200万辆,渗透率达40.9% [9]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9] -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企业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生态服务商" [10] 新兴支柱产业的定位与前景 - 新兴支柱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版,兼具重要战略地位和高技术含量 [12][13] - 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17%,较"十三五"末提升约5.3个百分点 [16]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18] 未来产业发展空间 -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 [19] - 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9]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量全球第一 [7]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人民日报·2025-11-23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