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秘武夷山:把一片叶子“玩”出150亿元
人民网·2025-11-23 15:06

茶产业核心地位与规模 - 茶产业在武夷山具有极强的存在感,茶叶店密集,茶叶品种繁多,从低价到高端产品齐全,展销会期间客商云集,茶香浓郁 [1] - 2024年武夷山茶园面积约14.8万亩,从业人员超12万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茶产业收入占比高达49.2% [3] - 与国内其他茶区相比,武夷山以不大的面积创造了很高的产量和产值,领跑全国 [3]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科技在突破土地资源局限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与高校合作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在燕子窠开展生态茶园试点 [3] - “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绿肥套种模式使示范区实现减肥、减药超30%,水体磷污染减少超60%,优品率3年内提高约80%,茶叶收购价翻一番 [3] - 推广绿色防控、以虫治虫等“硬科技”,通过院士工作站、茶产业科技研究院等平台赋能产业 [5]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作为“万里茶道”起点和“千年茶乡”,武夷山将茶文化深度融入旅游全流程,发布系列主题旅游产品,推动关联产业发展 [5] - 基于茶乡文化资源的“再创作”如喊山开茶仪式、制茶研学体验、文化演出等,增加了品牌厚度和附加值 [7] - 品牌价值显著:2022年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遗,2023年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4年武夷岩茶以740.09亿元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二位 [7] 产业生态与标准化建设 - 以“产业思维”进行规则建构,2019年启动区块链溯源平台,开启“认标购茶”和溯源管理,形成品质信任体系 [8] - 制定完善从种植、加工到审评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实现稳定品质和规模化生产,例如发布研究白皮书为高端化提供支撑 [8] - 在招商活动中提前发布茶民宿、茶餐厅等规范导则,体现标准化建设的前瞻性,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平台提供者和规则设计者转变 [10] 前瞻性规划与系统发展 - 产业规划具有前瞻性,招商项目中政府已完成整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规划等前期工作,再交由市场选择 [10] - 发展模式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从“分散发展”转向“系统规划”,孕育“不止于茶”的良性产业生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