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第二课堂”探寻成长方向(青年观察·大学的路怎么走②)
人民日报·2025-11-24 06:20

大学社团作为成长平台的核心价值 - 大学社团是大学生成长的平台,构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并作为“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和提升能力 [6] - 学生加入社团的动机从“打发时间”转向寻求归属感、做有意义的事情以及实现个人兴趣 [7][8] - 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是实践创新的平台,能锤炼专业技能并感受团队协作 [12] 学业与社团活动的平衡挑战 - 平衡学业与社团生活被视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许多学生需在保持优秀绩点和抓住社团成长机会间做选择 [9] - 部分学生在大三时因专注学习和就业而退出社团,体现了时间分配上的现实挑战 [9] - 有学生通过退出耗时多的社团、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解决平衡问题,将大学比作一场马拉松,需把握节奏 [10] 社团对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的促进 - 技术类社团如赛车队和机器人团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学生为解决问题会自学更高阶的知识 [11][13] - 社团经历能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研究方向和职业路径,例如无人驾驶领域或人工智能产业应用 [11] - 就业服务类社团通过组织简历活动、行业交流等,帮助学生提前感知岗位适配度,做好职业规划 [16] 思政与公益类社团的育人功能 - 思政类社团通过角色扮演、理论宣讲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实践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 [15][16] - 公益类社团如志愿服务队让学生收获生命间的联结感,对公益产生更深理解,认为做公益是收获而非给予 [8] - 此类社团将党的理论宣传与校园文化结合,引导青年将人生理想和青春价值融入时代发展 [15][16] 社团选择与长期发展的指导原则 - 选择社团的关键不在于冷热或有用无用,而在于是否带来快乐充实感并培养所需品质 [17] - 大学应构建连通学生兴趣、能力与未来专业发展的实践场域,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 [17] - 好的社团是连接“象牙塔”与社会的桥梁,帮助年轻人决定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