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教无类,也因材施教(微观)
人民日报·2025-11-24 06:20
比如,北京市第八中学在课后延时服务中为学生们提供不同选择,"吃不饱"和"跟不上"的孩子都有途径 提升自己。又如,新疆乌鲁木齐第132小学通过课后小组帮扶、一对一答疑等方式,既帮学困生补上知 识漏洞,也满足优等生的拓展学习需求。分班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阳光分班"的基础上,优化 配套举措,增强班级包容性,才能让性格特点、学业成绩各有不同的学生拥有归属感、成就感,收获尊 重、自信、友谊,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是重要的公共产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障教育公平,既靠制度夯基筑台,也离不 开政策落实有力。从推进"双减"工作,规范治理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行为,到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 迁子女入学需求;从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到落实"县中振兴计 划",缩小城乡普通高中发展差距……近年来,我们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持续补齐短板、提高质量,努 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未来,在教育入口处做到"有教无类",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因材 施教",在教育出口处做到"人尽其才",定可以为青少年搭建更多通往梦想的阶梯。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