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宝山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来了“生力军”(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2025-11-25 07:05

晚上10点多,上海市宝山区淞南十村小区,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主任张爱珍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 中。 第二天,围绕这个想法,张爱珍和居委会的同事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怎么吸引骑手小哥"加盟"?新闻里看到的"暖心驿站"打开了思路:在社区的保安岗亭等空间打造驿站, 以"暖心"促"交心",增强骑手归属感,提升凝聚力。 "暖心驿站"叫"畅小站"。外部统一标识,并辟出一片区域,方便骑手小哥临时停车;里头配备一次性雨 衣、应急药箱、微波炉等物资设备。有人来充电,有人来热饭,有人来小憩……"畅小站"成为骑手小哥 和社区之间的"黏合剂"。 再后来,有骑手小哥向社区干部提议:快递分拣区没有顶棚,刮风下雨包裹容易湿,太阳暴晒东西容易 坏。社区协调、工人进场,不到一周的工夫,顶棚架起来了。 将心比心,不少骑手小哥主动把"社区事"当"自家事",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哪里电动车乱停乱 放,哪里车位被占,小哥拍照发群,社区干部第一时间研究处理。 "过去各忙各的,现在谁都想着帮一把。"张爱珍说。 "今天又回来这么晚呀。"丈夫赵建忠揉了揉眼,转身走进厨房准备热饭。 淞南十村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老年人多,居委会和志愿者队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