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战略 -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2] -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 [2] - “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关键时期,目标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3]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 基础研究经费较2020年增长超过70%,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6] - “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 [6] - 原始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需重视“从0到1”的创新突破 [7]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制出单原子层金属,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面积二维金属材料的制备 [3]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关键核心技术靠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案例如中国北斗、国产操作系统、高端轴承 [4] - 清华大学化工系团队开发出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为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打开新思路 [5]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注重原始创新和根技术突破,从根本上解决原理性问题 [4] 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 - 我国涌现多个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7] - 中国20余家科技公司及其创新产品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25年度300项最佳发明榜单 [7] - “深海一号”二期大气田投产带动深海油气开发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从跟跑迈向领跑 [8]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神舟二十一号刷新交会对接最快纪录 [8][9] 创新体系与人才建设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背靠国家工业体系、人才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成功 [9] - 需完成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能力”的系统性构建,注重完整创新生态 [9] - 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50%,占全世界五分之一 [11] - 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组建研究院,累计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 [10]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创新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8% [13] -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基本路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13] - 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应用智能技术,单个工作面产能提升幅度有望超过60%,资源回收率最高达95% [15] - 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200余项知识产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5] 区域创新与成果转化 - 初步形成高地引领、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如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 [16] - “十五五”规划建议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16] - 安徽云玺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长三角地区走通从研发到产业之路,体现全国一盘棋协同 [16] - 需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具体举措,从全链条上打通产学研合作梗阻 [15]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2025-11-25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