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行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 行业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在于彰显教育的人民属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体现[1] - 行业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和衡量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对于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深远意义[2] - 行业必须坚持公益普惠方向,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老年人共享,而非少数人的特权[3] 老年教育行业的市场潜力与需求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2] - 行业发展直接关系亿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是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1][2] - 行业承载着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旨在支撑其实现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老年生活[2][3] 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国家层面有重要部署,如“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和“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1] - 强化顶层设计,需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突出行业重要性,并制定专项法规[4] - 建议将老年大学办学网络覆盖率、老年人参与学习率等指标纳入政府民生实事考核范围,从制度层面保障普惠性[4] 行业供给模式的创新与拓展 - 需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办学格局,动员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5] - 推动老年大学实体化建设,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分校或教学点,将服务延伸至老年人身边[5] - 着力推进数智赋能,建设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老年教育线上平台,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5][6] 教育资源优化与基层覆盖 - 关键在于打通资源下沉环节,使老年教育嵌入社区工作,通达农村、边远及民族地区[5] - 加强基层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区域性师资库,实施社区“种子教师”培训计划,招募社区学习带头人[6] - 通过流动教学车、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形式,向资源薄弱地区输送教育资源[6] 教育内容与模式的深化 - 坚持德智并重、身心并育,在开设兴趣课程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教育、法治教育等[6] - 积极探索研讨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并探索建立符合老年学习特点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如“银龄学历”制度[6] - 行业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老年人实现自我提升、更好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6] 行业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 - 行业具有连接个人生活、市场消费、社会治理的特点,需主动融入银发经济发展浪潮[7] - 推动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康养学游”一体化项目,为相关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7] - 搭建老有所为平台,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银发力量”[7]
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2025-11-26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