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戴绪龙:中美博弈下,企业以科技发展筑基,创新、尊才、担责破局前行
经济观察网·2025-11-26 21:52

当前宏观环境与外贸形势 -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关税壁垒和技术限制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压力,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受损,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 [3] - 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进一步压缩外贸增长空间,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境 [3] - 市场多元化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与东盟、欧洲、非洲等地区贸易合作深化,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东盟连续五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3] - 产业升级加速,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锂电池等新动能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中国制造业呈现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方向 - 国家持续加码出台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为企业提供有力保障 [4] - 企业需稳中求进,创新驱动,优化贸易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大研发投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 - 加强品牌培育以提升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4] - 传统产业需数字化推动,新型产业需壮大,新能源汽车、大飞机迈入产业化,达到万亿级集群规模 [4] 科技发展趋势与基础设施 - 中国已构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预计到2025年6月底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形成八大枢纽和全国算力网络骨架 [4] - 自主创新AI芯片和大模型加快应用,AI+将颠覆众多行业,算力、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进入爆发阶段,智能体互联网将催生无数万亿级产业集群 [4] - 未来产业布局中,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将加速突破,并推进科技和教育人才培育 [4]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 科技自强与发展是企业构筑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根基,实现基业长青的核心在于创新、尊重人才和责任担当的深度融合 [2][5] - 具备竞争力的企业需实现均衡发展,展现系统性能力,以高强度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创新是对未来战略的布局 [2][5] - 企业需秉持责任感召,做到人力资本优先和产业责任担当,传承创新精神 [2][6] 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 - “人工智能+”可构建产学研联盟,推动AI重构商业范式并输出中国技术标准 [2][6] - 家族企业需建立系统性传承机制以确保持续发展 [2][6] - 2024年10月商务部联合多部委出台服务海外企业指导意见,从优化公共服务、集成地方服务、延伸海外服务等多维度提供细致指导,助力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