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人工智能碰出新火花(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11-27 06:21
政策方向与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1] - 政策文件如《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预防、诊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全链条连续智能服务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4] 行业应用与场景 - 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包括智能预问诊、云陪诊、辅助诊疗等场景 [1] - 教育领域数字人“助教”辅助老师介绍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 [1] - 智能家居场景中机器人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采光并完成地面清洁 [1] - 制造业车间质检机器人自主检测缺陷、分离残次品,提升生产效率 [1] - 上海推出“AI+制造”三年行动,目标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2] - 山东寿光依托农业特色发展“AI+农业”,重点突破智能种植、病虫害识别、农产品溯源等领域 [2] 发展策略与关键因素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需错位发展,找准自身定位,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1][2] - 各地区需因地制宜,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避免盲目跟风 [2] - 推动行动落地需各领域高效协同,例如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培养人才 [3] - 需汇聚党委政府、科研单位、行业企业等多方合力,构建人工智能产学研生态 [3] 技术发展与安全考量 - 人工智能发展需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人工智能系紧“安全带” [3] - 当前存在大语言模型“幻觉”输出、算法黑箱加剧偏见、深度伪造升级骗局等风险隐患 [3] -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正处于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阶段,需完善治理体系并保持政策灵活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