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OpenAI公司Sora大模型问世引发人工智能热潮,广东省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与产品出口居全国首位,在多重技术因素作用下,医疗器械正由集成创新走向全链条创新,深圳先进院构建科学产业一体化的“实验室经济”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2][4] 人工智能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 - AI辅助医学诊疗、单分子检测、仿生学技术应用等成医疗器械领域创新热点方向 [2]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医疗器械朝智能诊疗、精准诊疗方向发展 [2] - 医疗器械创新链条延长,将走向技术科学形态的全链条创新,基础材料等成创新重点 [2]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地广东的原因 - 产业基础优势,大湾区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上市公司最多 [2] - 有完整创新链条,人才、资本富集,易生成创新转化与产业发展加速度 [2] 广东人才引育建议及深圳先进院工作 -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厚植高水平人才聚集环境,汇聚全球精英人才 [2] - 广东要加大资源投入打造“科学家乐园”,使人才更加国际化 [2] - 深圳先进院集聚一流科学家,形成海归人才800余人、总逾五千人的团队规模 [3] 深圳先进院“实验室经济”模式 - 形成以重点实验室群为创新源头、科学大设施大平台为基础支撑、国家创新中心为转化引擎的实验室融通创新经济体系 [4] - 激活科学家创新创业热情,高效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孵化1800多家企业 [4] - 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核心技术科研,获企业15亿元科研经费 [3][4] 深圳先进院构建全过程创新链的举措 合成生物学领域 - 依托合成生物科学大设施等实现上下游协同和全过程垂直创新生态 [4] - 牵头组建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解决单细胞生命合成难题 [4] - 牵头组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攻关颠覆性生物技术 [4] - 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园,拓展企业300余家,吸引41家企业落地,融资24.8亿元 [4] - 近3年孵化合成生物企业14家,市场估值超百亿 [4] 医疗器械领域 - 以医工所为团队基础,通过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双轮驱动 [5] - 联合优势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等 [5] - 率先突破国产首套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等 [5] 其他领域 - 在电子材料、脑机智能、脑科学领域构建创新平台 [5] - 吸引行业龙头及机构落户深圳,孵化有潜力的初创企业 [5]
南财对话丨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 科学—产业一体化的“实验室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