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尬蹭小米,智己翻车,太多车企患上了「流量焦虑症」
01810小米集团-W(01810) 36氪·2024-04-09 13:30

文章核心观点 手机厂商转行汽车后营造声量流量的能力让传统汽车厂商震撼,智己 L6 发布会对标小米 SU7 时出现虚假信息引发双方交锋,同时反映出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中存在品牌认知和流量声量困境,汽车营销易翻车,应学习小米汽车营销方式 [1][7][9] 分组1:手机厂商转行汽车的影响 - 新款问界 M7 加量降价配合 Mate 60 热度使问界起死回生,问界 M9 声量领先,小米 SU7 发布会流量高,手机厂商转行汽车营造声量流量能力让传统汽车厂商震撼 [1] - 小米华为流量高有溢出效应,部分厂商选择蹭流量,蹭小米相对安全 [1] 分组2:智己与小米的交锋事件 - 智己 L6 发布会将小米 SU7 作为对标对象,在对比三电参数 PPT 中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抹黑小米 SU7 Max 配置信息 [1] - 小米公司发言人发布声明,强调小米 SU7 Max 前后电机均为碳化硅,质疑智己专业能力缺失或有意造谣抹黑,敦促其公开澄清并道歉 [3][4] - 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个人微博致歉未获小米谅解,小米要求公司层面澄清和道歉 [3][4] - 小米公司发言人最后一次敦促智己公司道歉,否则将采取法律武器 [5] - 智己汽车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函正式向小米汽车道歉 [6] 分组3: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困境 - 老牌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积累的品牌势能无用,传统大型车企筹备的新能源转型品牌遭遇品牌认知和流量声量困境 [7] - 小鹏汽车和华为争辩、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观战表明手机厂商舆论战有降维打击能力 [7] 分组4:车企营销问题 - 智己多次出圈为负面信息,如联席 CEO 刘涛试驾违规、车内包饺子和吃火锅等迷惑营销 [7][8] - 哪吒汽车讨论请吴亦凡代言、福特电马营销称牛年为马年等,汽车营销成翻车重灾区 [9] - 车企不应兵行险招,应学习小米汽车营造营销节点、制造价格悬念等营销方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