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01810)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升目标价至70港元,重申“买入”评级-20250528
大和证券· 2025-05-28 17: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买入”评级,将目标价从65港元上调7.7%至70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2025年第一季业绩强劲,经调整净利超出市场预期13% [1] - 物联网和电动汽车毛利率令人惊喜,分别比市场预期高出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1] - 6月3日投资者日和7月YU7上市带来的利多消息将成短期催化剂 [1] - 基于上调的电动车和物联网毛利率预测,将2025 - 27年每股盈测调高8 - 19% [1]
小米集团-W季报点评 —— 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创季度新高
东方证券· 2025-05-28 15: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公司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经调整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毛利率达22.8%,同比提升0.5pct,创历史新高 [9] - 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提升,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25Q1高端机占比达25.0%,同比提升3.3pct [9]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和毛利率再创新高,多产品出货量同比高增,25Q1平板出货量同增56%,智能大家电收入同增114% [9] - 互联网服务增收增利,月活用户持续增长,25年3月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2亿,同比增长9% [9] - 智能电动汽车SU7持续交付和产能扩充,YU7正式亮相,25Q1 SU7系列交付新车达7.59万辆,累计交付量已超25.8万台 [9] 各部分总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测公司25 - 27年每股收益为1.35/1.82/2.27元(原25 - 27年预测为1.26/1.66/2.09元),主要调整了营收和毛利率预测 [3][10] - 维持可比公司26年3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75.52港币(人民币港币汇率采用1:1.090) [3][10]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5|477,670|575,296|690,216| |同比增长(%)|-3%|35%|31%|20%|20%| |营业利润(百万元)|20,009|24,503|43,377|52,564|65,077| |同比增长(%)|610%|22%|77%|21%|2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7,475|23,658|35,118|47,319|59,004| |同比增长(%)|606%|35%|48%|35%|25%| |每股收益(元)|0.67|0.91|1.35|1.82|2.27| |毛利率(%)|21.2%|20.9%|22.5%|22.7%|23.1%| |净利率(%)|6.4%|6.5%|7.4%|8.2%|8.5%| |净资产收益率(%)|10.6%|12.5%|15.7%|17.4%|17.8%| |市盈率(倍)|70|52|35|26|21| |市净率(倍)|7.4|6.5|5.5|4.5|3.7|[5] 股价及相关信息 - 2025年5月27日股价51.55港元,目标价格75.52港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59.45/15.36港元 [6] - 总股本/流通H股(万股)2,594,738/2,143,110,H股市值1,337,588百万港币 [6] 公司季度盈利及预测 |百万元|24Q1|24Q2|24Q3|24Q4|25Q1|25Q2E|25Q3E|25Q4E| | ---- | ---- | ---- | ---- | ---- | ---- | ---- | ---- | ---- | |收入|75,507|88,888|92,507|109,005|111,293|113,929|119,828|132,620| |营业成本|(58,677)|(70,494)|(73,625)|(86,550)|(85,887)|(87,936)|(92,917)|(103,235)| |毛利|16,830|18,394|18,881|22,455|25,406|25,992|26,911|29,384| |销售费用|(5,481)|(5,899)|(6,280)|(7,729)|(7,200)|(7,686)|(8,084)|(8,947)| |管理费用|(1,523)|(1,183)|(1,415)|(1,480)|(1,530)|(1,593)|(1,676)|(1,854)| |研发费用|(5,159)|(5,498)|(5,957)|(7,437)|(6,712)|(7,256)|(7,632)|(8,447)| |投资公允价值变动|(1,227)|(849)|549|2,578|2,827|200|200|200| |分占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亏损|155|86|38|(3)|64|64|64|64| |其他收入 - 经营|157|287|276|946|162|162|162|162| |其他经营净收益|(70)|550|(50)|(440)|109|42|(85)|(94)| |营业利润|3,683|5,889|6,041|8,890|13,125|9,924|9,859|10,468| |财务收入/(费用)|1,539|791|776|518|43|43|43|43| |除税前溢利|5,222|6,680|6,817|9,408|13,168|9,967|9,902|10,510| |所得税|(1,049)|(1,610)|(1,477)|(412)|(2,275)|(1,993)|(2,079)|(2,207)| |净利润|4,173|5,070|5,340|8,995|10,893|7,973|7,823|8,303| |少数股东损益|(9)|(28)|(12)|(30)|(32)|(32)|(32)|(32)| |归母净利润|4,182|5,098|5,352|9026|10,924|8,005|7,854|8,335| |经调整净利润|6,491|6,176|6,252|8316|10,676|9,197|9,046|9,527|[11] 附录(新品发布会相关) -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于5月22日举行,发布多款重磅新品,包括全新玄戒O1 3nm旗舰芯片、全新旗舰小米15S Pro与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 [13] -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成功闭环,通过小米澎湃OS实现手机、汽车和智能家居无缝连接 [13] - 未来五年小米将投入2000亿元进行技术研发 [13] 新品介绍 - 玄戒O1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晶体管数量达190亿,芯片面积仅109mm²,能效比提升显著;CPU采用“2 + 4 + 2 + 2”四簇十核架构,GPU采用16核心设计,搭载最新Immortalis - G925,配备GPU动态性能调度技术 [14] - 玄戒O1在安兔兔平台综合跑分3004137分,GeekBench单核跑分3008,较苹果单核低约15%,多核跑分9509,较苹果多核高约9% [18] - 小米15S Pro配备6.73英寸全等深微曲2K低功耗屏,搭载小米龙晶玻璃2.0,峰值亮度3200nits;搭载玄戒O1自研芯片和翼型环形冷泵Pro,散热效率提升30%;影像方面可实现全焦段超级夜景视频;具备多项AI能力;支持UWB超宽带互联 [19] - 小米Pad 7 Ultra是小米首款OLED平板,配备14英寸3.2K屏幕,可选择纳米柔光屏;搭载玄戒O1芯片,最高主频达3.7GHz;内置12000mAh大电池,支持120W快充和7.5W反向充电,充电45分钟可至100%,日常待机61天,极限待机528天;采用全金属一体化设计,厚度5.1mm,重量609g,有黑色和迷雾灰紫两款配色;搭载小米澎湃OS 2,支持小米生态互联 [24] - 小米YU7保留和传承SU7优秀设计,针对SUV使用场景优化,车内主驾有1.1m长投影显示“天际屏”,后排有6.68英寸移动控制屏;提供单电机后驱版(续航835km)、Pro双电机四驱版(续航770km)、Max双电机高性能四驱版(续航760km)三个版本,7月正式上市 [27] - 小米YU7辅助驾驶系统全面升级,全系标配1个激光雷达,1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座舱SoC芯片为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搭载英伟达DRIVE AGX Thor车载计算平台,AI算力达700TOPS [28]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涵盖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比率分析 [31]
小米集团-W(01810):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创季度新高
东方证券· 2025-05-28 13: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公司营收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47%;经调整净利润达107亿元,同比增长64%,创历史新高;毛利率达22.8%,同比提升0.5pct,创历史新高 [9] - 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提升,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25Q1高端机占比达25.0%,同比提升3.3pct [9]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和毛利率再创新高,多产品出货量同比高增,25Q1平板出货量同增56%,智能大家电收入同增114% [9] - 互联网服务增收增利,月活用户持续增长,25年3月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2亿,同比增长9% [9] - 智能电动汽车SU7持续交付和产能扩充,YU7正式亮相,25Q1 SU7系列交付新车达7.59万辆,累计交付量已超25.8万台 [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测公司25 - 27年每股收益为1.35/1.82/2.27元(原25 - 27年预测为1.26/1.66/2.09元),主要调整了营收和毛利率预测 [3][10] - 维持可比公司26年3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75.52港币(人民币港币汇率采用1:1.090) [3][10]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营收情况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09.7亿、3659.05亿、4776.7亿、5752.96亿、6902.1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3%、35%、31%、20%、20% [5] 利润情况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200.09亿、245.03亿、433.77亿、525.64亿、650.7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10%、22%、77%、21%、24% [5] - 2023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74.75亿、236.58亿、351.18亿、473.19亿、590.0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06%、35%、48%、35%、25% [5] 其他指标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1.2%、20.9%、22.5%、22.7%、23.1%;净利率分别为6.4%、6.5%、7.4%、8.2%、8.5% [5]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6%、12.5%、15.7%、17.4%、17.8%;市盈率分别为70、52、35、26、21倍;市净率分别为7.4、6.5、5.5、4.5、3.7倍 [5] 公司季度盈利及预测 - 24Q1 - 25Q4E收入分别为755.07亿、888.88亿、925.07亿、1090.05亿、1112.93亿、1139.29亿、1198.28亿、1326.2亿元 [11] - 24Q1 - 25Q4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82亿、50.98亿、53.52亿、90.26亿、109.24亿、80.05亿、78.54亿、83.35亿元 [11] - 24Q1 - 25Q4E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64.91亿、61.76亿、62.52亿、83.16亿、106.76亿、91.97亿、90.46亿、95.27亿元 [11] 新品发布情况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 - 5月22日举行,发布全新玄戒O1 3nm旗舰芯片、全新旗舰小米15S Pro与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新品 [13] 玄戒O1芯片 - 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晶体管数量达190亿,芯片面积仅109mm²,能效比提升显著 [14] - CPU架构采用“2 + 4 + 2 + 2”四簇十核架构,GPU采用16核心设计,搭载最新Immortalis - G925,配备GPU动态性能调度技术 [14] - 在安兔兔平台综合跑分成绩为3004137分,GeekBench单核跑分3008,较苹果单核低约15%,多核跑分9509,较苹果多核高约9% [18] 小米15S Pro - 配备6.73英寸的全等深微曲2K低功耗屏,搭载小米龙晶玻璃2.0,峰值亮度达到3200nits [19] - 搭载玄戒O1自研芯片和翼型环形冷泵Pro,散热效率再提升30% [19] - 延续徕卡Summilux光学系统,得益于玄戒O1对ISP结构全新设计,可实现全焦段超级夜景视频 [19] - 依靠自研模型 + 自研芯片,具备多项AI能力,支持UWB超宽带互联 [19] 小米Pad 7 Ultra - 作为小米首款OLED平板,配备14英寸3.2K屏幕,可选择纳米柔光屏 [24] - 搭载玄戒O1芯片,最高主频达3.7GHz,性能出色 [24] - 内置12000mAh大电池,支持120W快充和7.5W反向充电,充电45分钟可充至100%,日常待机可达61天,极限待机可达528天 [24] - 采用全金属一体化设计,厚度仅有5.1mm,重量仅有609g,提供黑色和迷雾灰紫两款配色 [24] - 搭载小米澎湃OS 2,支持小米生态互联,可带来PC级办公体验 [24] 小米YU7 - 保留和传承SU7优秀设计,针对SUV使用场景优化,主驾仪表和抬头显整合为1.1m长投影显示“天际屏”,后排提供6.68英寸移动控制屏 [27] - 提供单电机后驱版(续航835km)、Pro双电机四驱版(续航770km)、Max双电机高性能四驱版(续航760km)三个版本,7月正式上市 [27] - 辅助驾驶系统全面升级,全系标配1个激光雷达,1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座舱SoC芯片为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搭载英伟达DRIVE AGX Thor车载计算平台,AI算力达到700TOPS [28]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存货分别为444.23亿、625.1亿、799.29亿、960.33亿、1146.09亿元 [31] - 2023 - 2027年应收账款分别为121.51亿、145.89亿、190.45亿、229.37亿、275.19亿元 [31] - 2023 - 2027年货币资金/短期存款/受限现金分别为912.23亿、754.88亿、991.47亿、1435.38亿、2047.99亿元 [31]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09.7亿、3659.05亿、4776.7亿、5752.96亿、6902.16亿元 [31] - 2023 - 2027年营业成本分别为2134.94亿、2893.45亿、3699.76亿、4445.19亿、5305.01亿元 [31]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200.09亿、245.03亿、433.77亿、525.64亿、650.77亿元 [31] 主要财务比率 - 2023 - 2027年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 3%、35%、31%、20%、20%;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分别为460%、28%、55%、36%、25%;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606%、35%、48%、35%、25% [31] - 2023 - 2027年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21.2%、20.9%、22.5%、22.7%、23.1%;净利率分别为6.4%、6.5%、7.4%、8.2%、8.5%;ROE分别为11.4%、13.4%、17.0%、19.1%、19.6%;ROIC分别为9.7%、11.5%、15.0%、17.6%、18.5% [31] - 2023 - 2027年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3%、53.1%、52.0%、50.7%、49.6%;流动比率分别为1.72、1.29、1.40、1.50、1.60;速动比率分别为1.34、0.93、1.00、1.09、1.19 [31] - 2023 - 2027年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2.6、27.4、28.4、27.4、27.4;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5、5.4、5.2、5.1、5.0;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9、1.0、1.1、1.1、1.1 [31] 每股指标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7、0.91、1.35、1.82、2.27元 [31] - 2023 - 2027年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59、1.51、1.43、2.09、2.60元 [31] - 2023 - 2027年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32、7.27、8.63、10.45、12.72元 [31] 估值比率 - 2023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70、52、35、26、21倍;市净率分别为7.4、6.5、5.5、4.5、3.7倍 [31]
小米集团-W(01810):25Q1业绩再创新高,汽车、IoT表现超预期
招商证券· 2025-05-28 13: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 25Q1 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创新高,各业务向好,发布自研芯片,看好其端侧龙头卡位优势及未来发展,预计 25/26/27 年总营收和调整后净利润增长,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础数据 - 总股本 25947 百万股,香港股 21431 百万股,总市值 1331.1 十亿港元,香港股市值 1331.1 十亿港元,每股净资产 7.3 港元,ROE(TTM)为 12.5,资产负债率 53.1%,主要股东为 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持股比例 23.59% [1] 股价表现 - 1m、6m、12m 绝对表现分别为 7%、90%、182%,相对表现分别为 1%、70%、158% [3] 业绩情况 - 25Q1 营收 1113 亿元,同比+47.4%/环比+2.1%;经调整净利润 106.8 亿元,同比+64.5%/环比+28.4%,首次突破百亿,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亏损 5 亿元;研发支出 67 亿元,同比+30.1%,研发人员 2.17 万人创历史新高,占比 47.7%,获专利超 4.3 万件,4 月推 XiaomiMiMo 开源大模型,5 月发布自研芯片玄戒 O1、玄戒 T1 [1][5] 手机业务 - 25Q1 营收 506 亿元,同比+8.9%/环比-1.4%;毛利率 12.4%,同比-2.4pct/环比+0.4pct;出货量 41.8 百万部,同比+3%/环比-2%,全球排名前三,环比降因境外需求疲软,ASP 同比+5.8%至 1211 元;国内市占率同比+4.7pct 至 18.8%,4000 - 5000 价格带销量市占率第一,份额同比+4.6pct 至 24.4%;预计 25 年国内市场销量同比+3%,公司全年销量高于行业增速,高端化和产品结构改善更显著 [5] IoT 业务 - 25Q1 营收 323 亿元,同比+58.7%/环比+4.8%;毛利率 25.2%,同比+5.4pct/环比+4.7pct;智能大家电业务营收同比+114%,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分别超 110 万/88 万/74 万台,同比增速超 65%/65%/100%,可穿戴产品、平板收入同比+56.5%/+72.7%;预计 25 年底中国大陆线下零售店增至 2 万家,未来 5 年新增境外小米之家约一万家 [5] 互联网业务 - 25Q1 营收 91 亿元,同比+12.8%/环比-2.8%,毛利率 76.9%,同比+2.7pct/环比+0.4pct;25M3 全球月活用户数同比+9.2%至 719 百万,广告业务营收同比+20%至 66 亿元 [5] 汽车业务 - 25Q1 收入 186 亿元,环比+11.5%;毛利率 23.2%,环比+2.8pct;经营亏损 5 亿元;SU7 一季度交付 7.6 万台,4 月交付超 2.8 万台;5 月 YU7 预发布,7 月上市,看好其对车业务带动 [5][6] 财务预测 - 预计 25/26/27 年总营收为 5191/7067/9075 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 458/677/926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25.8/17.4/12.8 倍;归母净利润 418/637/886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34.7/22.8/16.4 倍 [6]
小米集团-W(01810):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关注中长期战略持续兑现
国投证券· 2025-05-28 11: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12 个月目标价为 73.23 港元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 2025Q1 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产品力增强,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后续关注中长期战略兑现拉动估值提升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Q1 收入 1112.93 亿,同增 47.4%;经调整后利润 106.75 亿,同增 64.5% [1] 各业务板块情况 手机业务 - 2025Q1 收入 506.12 亿,同增 8.9%;出货量 4180 万台,同增 2.7%;中国大陆出货量 1330 万部,同增 40%,市场份额 18.8% 重回第一;ASP 为 1210.6 元,同增 5.8%;推动互联网收入达 91 亿,同增 12.8% [2] IoT 业务 - 2025Q1 收入 323.4 亿,同增 58.7%;毛利率提升至 25.2%,环比提升 4.7pct;平板出货量同增 56.1% 跻身全球前三 [2] 智能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 - 2025Q1 收入 185.8 亿,毛利率 23.2%,环比提升 2.8pct;经营开支 48 亿,经营亏损 5 亿,亏损幅度缩窄;交付量 7.6 万台,ASP 提升至 23.8 万元,收入占比 16.7% [1][3] 投资建议及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为 5015/6344/7332 亿;手机 xAIOT 分部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 25 倍 PE;汽车分部采用 PS 估值法,给予 3 倍 PS;2025 估值 14404.8 亿港元,2026 年估值 18389.3 亿港元 [7] 财务预测 - 主营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 2023 - 2027 年有相应增长及变化;各业务收入预测也呈现不同增速 [8][9]
中金:维持小米集团-W(01810)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70.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28 09:25
业绩表现 - 1Q25收入达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较预期高出1.8% [2] - 1Q25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含汽车及创新业务亏损5亿元),同比增长64.5%,较预期高出7.8% [2] - 上调2025/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19.9%/3.4%至481.9亿元/565.99亿元 [1]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稳居全球第三 [3] - 中国市场份额同比提升4.7ppt至18.8%,重回第一 [3] - 手机ASP同比提升5.8%至1210.6元,带动手机收入同比增长8.9%至506.12亿元 [3] - 手机毛利率环比提升0.4ppt至12.4%,主要因原材料价格回落及产品结构优化 [3] IoT业务 - 1Q25 IoT收入323.39亿元,同比增长58.7% [4] - 智能大家电/可穿戴/平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3.8%/56.5%/72.7% [4] - IoT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5.3ppt,因高毛利品类占比提升 [4] 互联网业务 - 1Q25互联网收入90.76亿元,同比增长12.8% [4] - 互联网毛利率同比提升2.7ppt至76.9% [4] 智能汽车业务 - 1Q25汽车收入185.80亿元(对应交付7.59万辆) [5] - 汽车毛利率环比提升2.7ppt至23.2% [5] - 首款SUV YU7将于7月正式上市 [5]
XIAOMI(01810)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7 20: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总营收1113亿日元,同比增长47.4%,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长 [13][25] - 单季度调整后净利润首次超100亿人民币,达1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5%,调整后净利润率达9.6%创历史新高 [14][36] - 毛利率达22.8%,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5] - 研发费用达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截至2025年3月31日,研发人员数量达21731人创历史记录 [34] - 整体运营费用总计154亿人民币,剔除新业务投资48亿人民币后,核心业务运营费用为106亿人民币,费用率为11.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能手机业务 - 营收9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4.1%,在58个市场排名前三,68个市场排名前五 [13][27]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4.6%的同比增长率 [14] - 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日元,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1%提升至25%,旗舰手机小米15 Ultra销量同比增长超90% [15] - 智能手机毛利率从上个季度的12%提升至12.4% [28] IoT业务 - 营收达323亿人民币,连续两个季度超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9%,毛利率达25.2%,同比显著提升5.4个百分点 [17][29] - 大家电业务营收同比翻倍,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均实现超65%的高增长率,ASP显著提升,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18] - 平板电脑出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同比增长56%,是前五厂商中增速最快的 [19] - 可穿戴手环Q1全球排名第一,TWS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同比增长63%,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同比增长44% [20][21] 互联网业务 - 2025年3月全球MAU达7.19亿,同比增长9.2%,其中中国大陆MAU达1.81亿,同比增长12.9%或13% [30] - Q1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其中中国大陆互联网营收达64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15% [30][31] - 互联网毛利率达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广告业务营收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7%,持续推动互联网业务增长 [31][32]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 - 营收占总营收的16.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额达181亿人民币,其他相关业务营收5亿人民币,综合毛利率23.2% [33] - Q1交付2769辆小米汽车,ASP为238301人民币,新业务运营亏损持续收窄 [3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4.6%的同比增长率 [14]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4.1%,在58个市场排名前三,68个市场排名前五 [27] - 非洲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3%提升至15.6%,有较大提升空间 [103][106] -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公司为降低风险调整业务策略 [102][10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新十年目标是大规模投资底层核心技术,成为下一代全球硬核科技领导者,2025年研发投资将达30亿人民币,2021 - 2025年研发投资超102亿人民币,2026 - 2030年预计研发投资达200亿人民币 [7][8] - 坚持技术为本原则,AI和芯片是重要底层核心技术和子战略,公司展示了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如小米大模型MiMo和自研芯片X Ring 1、X Ring T1 [8][9] - 智能手机业务继续推进高端化战略,提升产品结构和ASP,加强新零售渠道建设,拓展线下市场份额 [15][16] - IoT业务在多个品类实现突破,大家电业务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中国大陆市场前两名,今年目标是排名第三,持续提升产品能力和生产效率 [17][18]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推出新车型小米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具备多项先进配置,将于7月正式上市 [21][22] - 行业竞争方面,IoT业务增长引发竞争对手关注,公司认为自身仍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的明显影响,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 [41][43] - 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存在价格竞争,但公司认为自身产品实力强,供应仍有缺口,短期不受影响,将专注于交付订单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92][9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处于新征程的起点,虽前路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坚信公司的价值观、模式和方法具有强大的普适性,只要开始追赶,就有获胜的机会 [23] - 对于智能手机业务,中国市场因补贴等因素增长幅度可能不如年初预期,全球市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负增长,公司将适当调整策略,更注重产品结构改善 [60][61]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未来随着交付量增加、固定成本分摊、产品优化和周边产品收入增加,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64][70] - 公司将继续推进各业务战略,加强底层建设和管理体系改革,朝着更高目标前进 [38]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公司连续七年发布小米集团ESG报告,汇报了2024年在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供应链、人才发展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36] - 公司计划2022 - 2026年电子废弃物回收总量达38000吨,目前已完成目标的95.94%,并积极引领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绿色转型,设定了供应商碳排放和绿电使用目标 [36][37] - 公司入选2024年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和低碳目标实现方面得到权威认可 [3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AIoT业务面临竞争加剧,公司有何应对策略,国内外策略是否不同? - 公司认为自身仍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的明显影响,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国内外策略差异不大,主要关注用户需求和产品能力提升 [41][43][47] 问题2:电动汽车销售是否会影响数据销售和价格,公司如何确保达到预期? - 公司认为电动汽车产能不足,不担心销售和价格问题,且产品复制能力强,待市场情况稳定后可确定合理的产品比例 [42][48] 问题3:智能家电工厂和智能电动汽车工厂对效率和盈利能力有何帮助? - 公司通过构建智能制造平台,共享供应链和核心系统,已找到不同品类的共性和差异,未来将注重全球化发展,产品实力强是盈利能力的基础 [50][54][56] 问题4:LiDAR和安全设备作为标准配置,是否会影响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 - 公司表示尚未确定定价,产品实力强是盈利能力的关键,目前小米汽车产品竞争力强,有议价和定价能力,能保持合理利润率 [51][55][57] 问题5: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和价格展望如何,业务策略有何更新? - 中国市场增长幅度可能不如年初预期,全球市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负增长,公司将适当调整策略,更注重产品结构改善,在非洲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 [60][61][63] 问题6:电动汽车毛利率提升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展望如何,新业务亏损情况如何? - 毛利率提升原因包括产品实力强、成本优化、内部管理和渠道效率高、固定成本分摊、未降价、交付高端产品和周边产品收入增加等,未来有望继续提高,目前新业务仍有约5亿人民币亏损 [64][65][68] 问题7:智能手机高端化未来有何计划? - 公司总结过去五年高端化经验,未来五年将加强协调规划,拓展高价位产品布局,从中国市场拓展到海外市场,部分产品已取得良好反馈 [71][72][77] 问题8:AI在智能手机领域未来有何惊喜? - 公司将大力投资大模型,利用自身用户基础、场景和数据优势,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AI的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78][79][80] 问题9:中长期内,X Ring芯片是否会用于6系列手机,未来三到五年是否会在其他业务使用自有芯片,本季度25%的毛利率是否可持续,618定价策略如何? - 目前仅考虑将X Ring芯片用于旗舰机型,未来将专注于旗舰SoC和调制解调器研发,构建完整芯片矩阵;IoT业务刚起步,能力有待提升,将坚持20%的毛利率策略,不受竞争影响 [84][86][90] 问题10:智能手机成本结构是否有变化,内存供应商调整产能对公司有何影响? - 公司预计Q2库存成本下降后将缓慢上升,但幅度不大,已做好规划,成本影响可控,智能手机毛利率稳定 [93][94][95] 问题11:电动汽车市场价格战对公司有何影响? - 公司认为短期不受影响,将专注于交付订单,产品实力强,具备供应链和工厂建设能力,价格竞争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92][96][98] 问题12:自研芯片对智能手机业务价格和整体毛利率有何影响,海外智能手机市场印度和非洲的竞争格局和未来增长如何? - 自研芯片是长期高端战略,目前主要用于旗舰机型,对毛利率影响尚早,公司更注重产品质量;印度市场因特殊情况市场份额下降,公司降低风险,非洲市场是新兴市场,公司放弃低端产品,提升产品结构,有较大提升空间 [100][102][104]
XIAOMI(01810)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7 2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总营收达1113亿日元,同比增长47.4%,连续两个季度增长 [13][25] - 单季度调整后净利润首次超100亿人民币,达1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5%,调整后净利润率达9.6%创历史新高 [14][36] - 毛利率达22.8%,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5] - 研发费用达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截至2025年3月31日,研发人员数量达21731人创历史记录 [34] - 整体运营费用总计154亿人民币,剔除新业务投资48亿人民币后,核心业务运营费用为106亿人民币,费用率为11.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3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智能手机业务 - 营收9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出货量同比增长,全球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4.1%,在58个市场排名前三,68个市场排名前五 [14][26][27]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达18.8%,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达40%,远超行业4.6%的同比增长率 [14] - 全球智能手机ASP达121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1%提升至25% [15][28] - 旗舰手机小米15 Ultra在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增长超90% [16] IoT业务 - 营收达323亿人民币,连续两个季度超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9% [17] - 毛利率达25.2%,同比显著提升5.4个百分点 [29] 互联网业务 - 2025年3月全球MAU达7.19亿,同比增长9.2%,中国大陆MAU达1.81亿,同比增长12.9%或13% [30] - Q1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中国大陆互联网营收达64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15% [30][31] - 毛利率达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广告业务营收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7% [31][32]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业务 - 营收占总营收的16.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额达181亿人民币,其他相关业务营收5亿人民币,综合毛利率23.2% [33] - 本季度交付2769辆,ASP为238301元人民币,新业务运营亏损持续收窄 [3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重回第一,市场份额提升至18.8%,线下渠道市场份额提升至12.1%,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14][16] - 非洲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有提升空间,目前市场份额为13%,公司计划提升至20% [63] -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公司为降低风险调整业务 [102][10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新十年目标是大规模投资底层核心技术,成为下一代全球硬核科技领导者,2025年研发投资达30亿人民币,2021 - 2025年研发投资超102亿人民币,2026 - 2030年预计研发投资达200亿人民币 [7][8] - 坚持技术为本原则,AI和芯片是重要底层核心技术和子战略,公司展示了在这两个领域的研发成果 [8] - 智能手机业务继续推进高端化战略,提升产品结构,拓展新零售渠道 [15][16] - IoT业务在多个品类实现突破,大家电业务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中国大陆市场前两名,今年目标是第三名 [17][18]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推出新车型小米U7 [21][22] - 面对IoT行业竞争,公司认为自身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国内外策略差异不大 [42][44][4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处于新征程起点,虽前路有挑战,但坚信公司价值观、模式和方法有效,有信心取得胜利 [23] - 智能手机业务在不同市场表现有差异,需调整策略,注重产品结构改善 [60][61]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未来随着交付量增加、成本优化等因素,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64][65][69]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连续七年发布小米集团ESG报告,计划2022 - 2026年电子废弃物回收总量达3.8万吨,目前已完成目标的95.94% [36] - 公司设定目标,到2030年智能手机业务供应商年均碳排放较2024年降幅不低于5%,绿色电力使用率不低于25%;到2050年,智能手机业务供应商绿色电力利用率达100% [37] - 公司入选2024年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和低碳目标实现方面获权威认可 [3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AIoT业务增长快引发竞争关注,公司应对策略及国内外策略差异 - 公司认为自身处于高增长阶段,未感受到竞争对手影响,希望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和推动者,国内外策略差异不大,海外市场份额可能较低,但竞争格局变化不大 [42][44][47] 问题2:EV销售是否会影响数据销售及价格策略 - 公司认为苏7销量不会受影响,不存在降价问题,其产能复制性高,待市场情况稳定后可确定合理车型比例 [48][49] 问题3:智能家电工厂和智能EV工厂对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帮助 - 公司表示三个工厂背后供应链有共同逻辑和方法,已找到不同品类的共性和差异,产品实力强,有标准配置和功能,产品强则盈利能力不是问题 [52][54][56] 问题4:LiDAR和安全设备标准配置对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 公司称尚未确定定价,产品能力强则盈利能力不是问题,苏7上市后市场竞争力强,有议价和定价权可维持合理利润率 [55][57][58] 问题5:今年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出货量和价格展望及策略更新 - 中国市场因补贴情况增长不如年初预期,全球市场部分地区可能负增长,公司策略调整为适当放宽销量要求,注重产品结构改善,非洲市场有提升空间 [60][61][63] 问题6:EV毛利率高于23%的原因及未来展望,新业务亏损情况 - 毛利率提升原因包括产品实力强、成本优化、内部管理和渠道效率高、交付量增加分摊固定成本、推出高端产品、其他收入增加等,目前新业务仍有约5亿人民币亏损 [64][65][68] 问题7:智能手机高端化未来计划 - 公司总结过去五年高端化经验,未来五年将协调规划、夯实高端基础、拓展高价格区间和海外市场,部分产品已向高端探索并获良好反馈 [72][76][77] 问题8:AI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未来惊喜 - 公司决定大力投资大模型,利用自身用户基础、场景和数据优势,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AI的深度融合以提升用户体验 [79][80] 问题9:X Ring芯片中长期在6系列及其他业务的使用情况,本季度25%毛利率是否可持续,618定价策略 - 现阶段X Ring芯片仅考虑用于旗舰系列,芯片平台能力有助于拓展其他芯片;IoT业务刚起步,能力待提升,坚持20%毛利率策略,未感受到竞争影响 [86][88][90] 问题10:智能手机成本结构变化及对利润的影响,内存供应商调整产能的影响 - 公司认为库存成本下降后将缓慢上升,但影响可控,智能手机毛利率稳定,价格议价能力增强 [93][94][95] 问题11:EV业务面临价格战的应对策略 - 短期内价格战对公司影响不大,公司注重交付订单,产品实力和综合能力强,价格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6][97][99] 问题12:X Ring芯片对智能手机业务价格和毛利率的影响,海外智能手机市场印度和非洲竞争格局及未来增长情况 - 公司专注高端芯片战略,自研发芯片使用率对毛利率影响尚早讨论,更注重产品质量;印度市场因特殊情况降低风险,非洲市场放弃低端产品提升结构,有较大提升空间 [100][102][104]
小米集团-W(01810) - 2025 Q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7 19:10
业绩总结 - 小米集团Q1 2025总收入为人民币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11] - 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07亿元,同比增长64.5%[11] - 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达到22.8%,创下新高[88] 用户数据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MAU)同比增长9.2%至7.188亿[14] - 物联网(IoT)连接设备数量同比增长20.1%至9.437亿[14] 产品与技术 - 智能手机及AIoT业务收入为人民币927亿元,同比增长22.8%[11]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收入为人民币506亿元,同比增长8.9%[82] - 2025年第一季度IoT和生活方式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323亿元,同比增长58.7%[84]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大型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8%[54] - 小米15 Ultra的出货量较小米14 Ultra增长超过90%[44]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平板出货量达到310万台,同比增长56.1%[62] 市场表现 - 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排名前三,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至14.1%[14]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7个百分点至18.8%[14] 新业务与未来展望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电动车、人工智能及其他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86亿元,环比增长11.5%[87] - Q1 2025交付电动车数量为75,869辆,环比增长8.9%[14]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超过258,000辆[66] - 研发支出预计在2021至2025年间达到人民币1020亿元,未来五年将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16]
小米集团-W(01810)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27 17:2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5][7]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113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55亿元增加47.4%[31][32] - 2025年第一季度手机×AIoT分部收入927亿元,占总收入83.3%,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55亿元增加22.8%[33][34]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收入506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465亿元增加8.9%,ASP由每部1144.7元增加5.8%至1210.6元,出货量由4060万部增加3.0%至4180万部[36] - 2025年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23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04亿元增加58.7%[37] - 2025年第一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80亿元增加12.8%[40] - 2025年第一季度其他相关业务收入7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6亿元增加18.4%[41]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18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600万元[42] - 公司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1090亿元增加2.1%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113亿元[71] - 手机×AIoT分部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923亿元增加0.4%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927亿元[73] - 智能手机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513亿元减少1.4%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06亿元,出货量从4270万部减少2.0%至4180万部,ASP从每部1202.4元增加0.7%至1210.6元[75]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309亿元增加4.8%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23亿元,平板收入环比增加39.8%,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收入环比减少19.8%[76][77] - 互联网服务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93亿元减少2.8%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91亿元[78] - 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8亿元减少17.0%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7亿元[79]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167亿元增加11.5%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86亿元[80] -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163亿元增加10.7%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81亿元,交付量从69697辆增加8.9%至75869辆,ASP从每辆234322元上升1.7%至238301元[80] - 毛利从2024年Q1的168亿元增至2025年Q1的254亿元,增幅51.0%,毛利率从22.3%升至22.8%[50] - 手机×AIoT分部毛利从2024年Q1的168亿元增至2025年Q1的211亿元,增幅25.4%[53] - 毛利从2024年Q4的225亿元增至2025年Q1的254亿元,增幅13.1%,毛利率从20.6%升至22.8%[86] - 手机×AIoT分部毛利从2024年Q4的190亿元增至2025年Q1的211亿元,增幅10.8%[88] - 期间利润从2024年Q1的42亿元增至2025年Q1的109亿元,增幅161.0%[68]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4年Q1的65亿元增至2025年Q1的107亿元,增幅64.5%[69] - 期间利润从2024年Q4的90亿元增至2025年Q1的109亿元,增幅21.1%[103]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4年Q4的83亿元增至2025年Q1的107亿元,增幅28.4%[104] - 2025年第一季度期间利润为10,675,625千元,净利率9.6%;2024年第一季度期间利润为6,490,931千元,净利率8.6%;2024年第四季度期间利润为8,316,211千元,净利率7.6%[110][11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1112.9333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55.06822亿元增长47.4%,期间利润108.9274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1.73212亿元增长161.0%[13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综合收益总额109.1224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2.62448亿元增长156.0%[136]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总收入111,293,337千元,2024年同期为75,506,822千元[144]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0.44元,2024年同期为0.17元[152]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每股摊薄盈利0.42元,2024年同期为0.16元[15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30.1%,研发人员数21731人,占员工总数47.7%[9] - 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整体毛利率22.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整体营业费用率13.9%,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12]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859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87亿元增加46.4%[43] - 手机×AIoT分部销售成本从2024年Q1的587亿元增至2025年Q1的716亿元,增幅22.1%[45]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销售成本从2024年Q1的2280万元增至2025年Q1的143亿元[49] - 研发开支从2024年Q1的52亿元增至2025年Q1的67亿元,增幅30.1%[59] - 销售及推广开支从2024年Q1的55亿元增至2025年Q1的72亿元,增幅31.4%[60] - 所得税费用从2024年Q1的10亿元增至2025年Q1的23亿元,增幅116.9%[67] - 销售成本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866亿元减少0.8%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859亿元[81] - 手机×AIoT分部销售成本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733亿元减少2.3%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716亿元[82]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成本从2024年Q4的245亿元降至2025年Q1的242亿元,降幅1.4%[83] - 互联网服务销售成本从2024年Q4的22亿元降至2025年Q1的21亿元,降幅4.6%[83] - 其他相关业务销售成本从2024年Q4的14亿元降至2025年Q1的10亿元,降幅30.4%[84]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销售成本从2024年Q4的133亿元增至2025年Q1的143亿元,增幅7.7%[85] - 研发开支从2024年Q4的74亿元降至2025年Q1的67亿元,降幅9.7%[94] - 销售及推广开支从2024年Q4的77亿元降至2025年Q1的72亿元,降幅6.9%[95]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已售存货成本及许可费79,719,068千元,2024年同期为53,763,945千元[149] - 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所得税费用2,275,222千元,2024年同期为1,049,166千元[15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14.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8]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Xiaomi SU7系列新车75869辆,5月推出豪华高性能SUV Xiaomi YU7系列[8] - 2025年3月全球月活跃用户数7.188亿,同比增长9.2%,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9.437亿,同比增长20.1%[8]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25.0%,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11]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4000元及以上价位段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9.6%,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11] - 2025年第一季度“手机×AIoT”分部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8%,智能手机ASP为1211元,同比增长5.8%[7][13]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毛利率12.4%,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14.1%[15] - 2025年第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增长至9.437亿,同比增长20.1%[19] - 2025年第一季度平板产品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56.1%,全球出货量首次排名前三[20] - 2025年第一季度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毛利率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21] - 2025年第一季度广告业务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9.7%,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23]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186亿元,毛利率23.2%,经营亏损5亿元[24] - 2025年第一季度Xiaomi SU7系列交付新车75869辆,累计交付量超25.8万台[24]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至18.8%[15]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新增线下零售店超1000家,至约16000家,预计年底达约20000家[12] - 2025年3月31日中国内地收入73,068,671千元,占比65.7%;全球其他地区收入38,224,666千元,占比34.3%[144] - 2024年3月31日中国内地收入37,634,073千元,占比49.8%;全球其他地区收入37,872,749千元,占比50.2%[14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要求到2030年,智能手机业务供应商年均碳减排不低于5%,绿电使用比例不低于25%;到2050年,绿电使用比例达100%[2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0年12月公司完成2020年配售及认股,配售和发行股份各10亿股,每股23.70港元;2025年3月完成2025年配售及认股,配售和发行股份各8亿股,每股53.25港元[113][1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62亿元,现金储备为人民币2,168亿元[114] - 2020年4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发行6亿美元于2030年到期的3.375%优先票据;2020年12月发行本金总额8.55亿美元于2027年到期的零息有担保可换股债券[1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2027年债券转换为新股份[118] - 2021年7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发行8亿美元于2031年到期的2.875%优先债券及4亿美元于2051年到期的4.100%优先绿色债券[118]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509.5百万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23,906.8百万元[119]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920.8百万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 - 29,067.1百万元[119]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077.4百万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 - 899.9百万元[119]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2,507.7百万元,2024年第四季度为 - 6,060.2百万元[119]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5亿元,经营所得现金67亿元,已付所得税22亿元[120]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9亿元,主要因定期银行存款净减少46亿元、长期投资净减少31亿元、短期投资净减少28亿元[121]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1亿元,因配售发行股份所得款项392亿元,部分被向基金投资者分派9亿元抵销[1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储备总额为2168亿元,借款总额为309亿元[123][124] - 2025年第一季度资本开支总计27.29亿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5.289亿元有所减少[12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投资约42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678亿元,一季度处置投资税后净收益5亿元,投资总价值717亿元[12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4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