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在疫苗业务上有多项进展,包括RSV疫苗获批、INT项目推进等,对未来销售和市场份额有积极预期,同时在财务指导上考虑了多种因素和不确定性 [82][100][116] 疫苗使用步骤与成本 - GSK和辉瑞的疫苗使用步骤简化,如辉瑞将9步变为4步,但实际仍为9步 [6] - 疫苗测量易出错或损坏,会产生成本,零售商和客户关注产品成本、交付时间、退货数量、库存和疫苗接种率及营销 [6] 产能与设施建设 - 公司于2023年3月开始建设新设施,可容纳7 - 8条生产线,目前已建设16个月,虽进展顺利但未完成,该设施生产INT需通过CMC和FDA检查 [12][28] AI与算法 - 与AI不同,公司使用的算法是已知的,在当前3期试验中算法与2期相同且静态,FDA有个性化产品审批经验 [15][31] 禽流感疫苗 - 公司禽流感疫苗处于1/2期试验,不久后会有结果公布 [34] 疫苗接种周期讨论 - GSK疫苗接种显示两针和一针效果相当,有人认为其接种周期至少为两年,公司认为产品可能因便利性实现每年接种 [38][40] 产品疗效与数据 - 公司产品针对60岁以上人群,今年上市,从疗效和持久性看与竞品相当,首季数据后抗体和疗效两年内预计下降20个百分点 [43][47] - 第二季数据有望在ACIP会议公布,目前公众和华尔街未看到 [45] 市场份额与销售预期 - 公司RSV和国际新冠业务指导收入为10亿美元,短期难预测,长期预计超过1000万剂 [52] - 华尔街共识约2.8亿美元,公司认为长期市场份额应达33%,短期有待观察 [54][60] 财务指导 - 公司财务指导考虑APAs、美国销售和其他业务,APAs年初有10亿美元,吸取过去经验,预计有一定不确定性;美国销售假设市场同比持平,长期看好新冠疫苗市场 [72][76][79] - 40亿美元指导中,最后10亿美元来自RSV和未签APAs的国际新冠业务,未单独给出RSV收入目标 [100] 产品优势与竞争 - 公司RSV产品疗效与竞品相当,预填充注射器一步法节省时间,营销努力使其有竞争力,美国新冠业务曾获50%市场份额 [92][107] INT项目进展 - 公司认为INT产品有长期增长潜力,峰值销售额在20 - 30亿美元,申请加速批准需满足3个条件:2期数据持久、3期试验进展顺利、制造准备就绪 [116] - 3期试验约1100名患者,有调查者称已完成80%招募,公司虽未确认但对此表示鼓舞 [117][118] - 公司在马萨诸塞州购买设施用于INT商业生产,此前产品在研发设施生产 [118][119]
Moderna, Inc. (MRNA) Jefferies 2024 Global Healthcare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