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核心观点 - Stratasys虽面临营收下滑和持续亏损,但主要因需求疲软,剥离业务外营收较稳定,且公司正减少现金消耗,还有收购要约支撑股价,市场对增材制造行业可能过于悲观,当前低迷或促使行业整合和供应商提高效率,需求反弹时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1][9] 市场状况 - 客户资本支出受融资环境限制,影响Stratasys资本销售,挑战预计持续至2024年,导致采购延迟和销售周期延长,除剥离业务外营收持平,公司认为在获取市场份额,Q1销售周期有适度改善 [1] - Stratasys并非唯一面临亏损和营收下滑的增材制造公司,其困境主要源于宏观环境而非自身问题 [2] 业务更新 - 公司持续拓展材料和打印机产品,聚焦大规模生产应用,2023年底推出F3300,吞吐量达标准FDM系统两倍且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针对高端大型零件FDM市场,推动销售漏斗扩张,初期订单超预期,预计下半年带来更多营收,早期客户有丰田、BAE系统、西科斯基和日产 [4] - 公司推出H350版本1.5,改进传感器和远程服务能力,还引入SAF高清打印功能,可创建更复杂零件,通过固件更新提供且与旧型号兼容 [4] - 公司为FDM引入新材料,如VICTREX AM 200,适用于航空航天和医疗等行业,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化学性以及强机械性能 [4] - 公司推出Parts on Demand by GrabCAD,将软件平台与Stratasys Direct集成,让客户可使用其3D打印机,公司试图打造连接软件生态系统,认为软硬件集成是优势,成功将有助于差异化和实现盈利增长 [4] 财务分析 - Q1营收1.44亿美元,同比下降3.5%,剔除非核心剥离业务后营收持平,产品营收9900万美元,同比下降约2%,预计旧系统被高性能系统取代后产品营收将反弹,其中系统营收同比下降约19%,耗材营收增长约10%(若剔除2023年4月收购的科思创贡献的每季度400 - 500万美元,耗材营收基本持平),服务营收4500万美元,同比下降约7%,剔除剥离业务后增长1.8% [5] - 公司预计2024年营收6.3 - 6.45亿美元,季度营收将逐季增长,下半年增长更强,中点约增长1.6%,但鉴于Q1业绩疲软和宏观环境不佳,实现该目标存疑 [5] - 公司近期毛利率较稳定,受耗材营收和Stratasys Direct利润率提高支撑,疫情相关通胀压力不再是问题 [7] - Q1运营费用884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7%,归因于近期收购和战略审查流程相关费用,盈利能力下滑,但亏损可控,现金流改善,Q1运营现金流70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为正,预计全年现金流为正 [7] 结论 - Stratasys营收下滑和持续亏损影响股价,但主要因需求疲软,剥离业务外营收较稳定,公司正减少现金消耗,资产负债表上约有1.6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提供了灵活性 [9] - 行业市场可能过于悲观,当前低迷或促使行业整合和供应商提高效率,需求反弹时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9] - 若公司业务持续困难,还有收购要约作为后盾,Nano Dimension的要约仍有效,较当前股价有大幅溢价,公司未透露战略审查进展,仅称在进行且有进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