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公司气候风险治理实践取得进展 - 整体来看,相比2022年报告评价结果,2023年16家资管公司在气候风险治理方面表现取得显著进展,核心主题一"气候相关风险治理"的三项一级指标平均得分率均有提升[47][48] - 大多数资管公司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公布其高管层面和专业部门/工作组层面参与气候风险治理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等相关信息[49] - 大部分资管公司已经借助ESG的概念框架搭建了风险识别、评估及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如通过建立企业碳排放数据库来监测被投企业的气候风险,将环境气候风险纳入投研体系各个环节等[50] - 气候风险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平均得分率提升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资管公司公布了相关内容,从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时间维度上气候变化对公司主体层面整体战略、业务和财务等方面造成的影响[51] 资管公司亟需将认知转化为实际气候行动 - 与核心主题一"气候相关风险治理"中各指标均有提升的趋势相比,在核心主题二"实际气候行动"下,2023年16家资管公司在各项指标中表现不一[58] - 主要进展集中在"投资组合分析"和"广泛尽责管理"两方面,而在气候目标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披露、气候行动计划以及气候信息公开等方面则整体得分较低[60] - 有8家机构表现提升,评级为F的机构数量大大减少,其中南方基金和银华基金表现优于同行[59] 资管公司气候信息披露数量提升,质量仍需优化 - 在政策要求下,部分资管公司在2023年首次发布了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63][64] - 但资管机构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样需要继续优化,目前仍存在数据信息覆盖度低、可比性差、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66] - 资管公司应当把握监管政策提供的机遇,加速提升自身气候行动[71] 资管公司净零雄心不足,投融资碳排放核算欠缺 - 2023年评估期内,部分资管公司首次针对试点基金产品,披露了产品层面投资活动的碳排放信息[74][77] - 但目前仍然没有任何资管公司承诺公司层面科学完整的中长期净零排放目标,缺乏实现净零的雄心[79] - 大部分资管公司仍然欠缺主动披露碳排放信息的意愿,目前纳入碳核算试点的投融资业务规模或比例仍然很低[80] 尽责管理成为资管机构开展气候行动的抓手,信息披露仍需加强 - 2023年评估期内,16家资管公司整体在"广泛尽责管理"指标下表现提升显著[85] - 更多资管公司开始制定相关内部政策,包括积极所有权政策、投票政策、互动政策等,指导公司进行股东参与的流程,协助内部投资决策[86] - 但在制定并公开披露详尽的尽责管理相关政策方面,与国际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仍需尽快弥补[92][93][94][95] 资管公司股权持仓高碳投资达千亿,亟需制定明确的低碳转型战略 - 本报告分析的16家资管公司股权投资总规模约30,600亿,其中针对高碳行业的投资规模约为2,672亿元,占股权投资总规模的8.73%;投向化石能源行业的总资产接近740亿元[99] - 资管公司既没有逐步有序退出化石能源相关资产的计划,也尚未公布推动具体高碳行业或企业低碳转型的尽责管理战略或者机构层面的转型计划[113][114] 可持续主题产品界定不明,"碳中和"基金"洗绿"风险高 - 发行绿色投资相关产品是目前资管公司把握气候机遇的主要方式,但产品质量仍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115][116] - 本报告选取的40支可持续主题公募基金产品中,大部分产品都有针对高碳行业企业的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高碳行业暴露程度明显低于被动管理的基金[117][118][119] - 资管机构在发行和管理"绿色产品"时亟需增强防范"洗绿"风险的意识,尤其是针对主动管理型产品,需要更清晰透明地报告符合产品主题命名的特征[136]
《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气候表现研究报告2023》
绿色和平组织·2024-06-21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