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成都产业链不动产展开研究,指出成都工业发展正处转型期,电子信息与新材料产业是关键突破口,能构建多产业生态圈;产业链不动产概念是企业不动产的发展,适配当前经济周期;产业与不动产相互依存,政府应使产业功能区规划和载体建设模式与之匹配 [4][58][6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篇 转型:开启产业新周期,成都工业瞄准新质生产力 - 起始:“退二进三”成效显著,2012 - 2022年成都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800亿元升至1.3万亿元,占GDP比重从39.1%升至66.1%,经济增量约80%由第三产业贡献;同期工业制造业成长缓慢,2012 - 2022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1715亿元,增幅51.2%,低于全国平均,2023年工业发展仍面临挑战 [8][11] - 转折:成都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14] - 预见:回顾成都工业“三次创业”历程,当前处于“三次创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面临挑战,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有望成为链接产业的桥梁 [15][20] 融合:电子信息与新材料搭建产业协同桥梁,成都经济同频共振 - 曾经: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核心支柱产业,2022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达5128.3亿元,占规上制造业总营收32.1%,对制造业总营收增长贡献率连续十年超30%,并形成6大重点发展领域 [22][24][27] - 如今:电子信息产业是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转换器和倍增器,与其他产业有一定融合,未来跨行业生态圈将扩大;新材料产业是串联不同产业的粘合剂,2022年材料制造业营收占比14.9%,投资增长,利润回升,与仪器仪表、航空制造等产业融合度高 [32][37][41] - 电子信息与新材料上中游硬软件:传感器、碳纤维复合材料、光电子器件等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航空、数据中心等未来新兴产业有跨行业应用潜力 [46] 载体篇 ICRE - 产业链不动产策略 - 升维,不动产策略聚焦“产业链”研究:从“企业不动产(CRE)”发展到“产业链不动产(ICRE)”,ICRE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聚集和跨产业融合,适配区域产业招引,目标是实现区域产业聚集等,主体对象更多是政府等监管服务运营机构 [61][65][66] 共生:成都产业与不动产策略的共生共荣之路 - 发展(2009 - 2015):完成灾后重建,GDP增速高,土地出让面积增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城市化布局清晰 [67][68] - 调整(2015 - 2022):中心城区土地稀缺,城市外扩,第三产业引领经济增长,商业办公先去化后需求下滑 [69] - 重启(2023开始):GDP弱修复,实施“建圈强链”,优化产业生态圈,工业建设关注土地利用效能,城市建设聚焦老城更新 [70] 链条:成都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不动产特征展现 - 办公职能主导需求,办公空间占比超六成:对集成电路、传感器及新型显示三条产业链近3.6万家企业研究发现,企业服务属性显著,以办公为主导的载体占比60.2%,办公楼中超3/4选择“非优质商业办公楼” [71][72][74]
仲量联行成都产业链不动产白皮书
仲量联行·2024-07-02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