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绿氢电力系统的形态演进报告
清华大学·2024-08-27 14: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绿氢电力系统经历了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过程 [80] 2)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制氢装置的大型化,制氢电源形成了专业化的细分行业 [80] 3) 风光制氢一体化的新需求促进了全新的绿氢系列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绿氢发展的核心基础 [84] 4)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深入,氢发电和氢供应链技术将逐步进入电力系统,解决包括离网制氢、数据中心绿色化、电力系统降碳等一系列重大需求和挑战 [86][87] 分组1 - 小规模电制氢应用:大型发电机的冷却介质 [10][11] - 大规模电制氢应用:基于改良西门子法的多晶硅生产 [18][20][21] - 大规模制氢电源效率和电能质量提高,全系统效率提高,电源生产开始走向专业化 [28] - 多台并列运行的大标方电制氢系统,依据峰谷电分时段运行 [29] 分组2 - 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获批建设,风光外线与电网双线接入、双主变互为备用 [33][36][37] - 基于IGBT的制氢电源在低负载运行时纹波低,有利于提升制氢效率和气体纯度 [41][44][46][47] - 制氢负荷低负载运行时段多,需要优化机组启停计划 [54][55] 分组3 - 离网型绿氢电力系统需配置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储能系统,负荷优先利用风光电、其次是电化学储能、最后是氢电 [63][64] - 氢储能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复用发电资产,如火电掺氨,降低电网减碳成本 [73][74] - 绿氨供应链可分为外链和内链,外链主要通过渤海湾运输到东部沿海,内链主要通过海上风电制氢制氨 [7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