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4中国动力电池发展历程、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报告
清华大学·2024-09-27 18: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电动汽车应用与安全电池 - 动力电池比能量从100Wh/kg提高到300Wh/kg,成本从大于4元/Wh下降至低于0.5元/Wh [3] - 开发高安全隔膜、高安全电解液等技术,提升电池本征安全性 [11][12] - 研究电池热失控全过程机理,确定热失效化学反应调控的关键靶点 [10] - 开发高安全电解液+原位固化技术,实现比能量为360Wh/kg的动力电池热失控特征温度提升49°C [12] - 提出电弧防护理论与设计方法,防止电弧触发热失控 [13][14] - 提出电池系统热失控的顺序、乱序和同步三种特征模式,指导热管理系统优化设计 [15][16] - 采用隔热+冷却方法,实现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组热蔓延抑制 [17] 人工智能革命与智能电池 - 开发基于AI模型的电动汽车电池状态估计平台2.0,实现安全预警和SOH估计 [33][36] - 开发长寿命智能膜电极,实现全生命周期负极电位监测 [37][38][39] - 开发电池智能制造设备,实现电池大规模制造技术突破 [28][29][30][31][32] - 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开发数字化生产工艺仿真和产线大数据分析,提升制造效率 [31] 材料体系创新与固态电池 - 重点攻关固态电解质,以200Wh/kg和400Wh/L为2025年目标,300Wh/kg和600Wh/L为2030年目标 [43][51][59] - 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负极,以400Wh/kg和800Wh/L为2030年目标,500Wh/kg和1000Wh/L为2035年目标 [52][60] - 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正极,以500Wh/kg和1000Wh/L为2035年目标,700Wh/kg为2040年目标 [53][61] - 建立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创新 [62][63] 根据目录分别总结 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相关内容。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2.1 电动汽车应用与安全电池 - 动力电池比能量和成本大幅提升 [3] - 开发多项电池安全技术,提升电池本征安全性 [11][12][13][14][15][16][17] 2.2 人工智能革命与智能电池 - 开发基于AI的电池状态估计平台,实现安全预警和寿命预测 [33][36] - 开发长寿命智能膜电极,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测 [37][38][39] - 开发电池智能制造设备,提升电池大规模制造能力 [28][29][30][31][32] - 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提升数字化生产效率 [31] 2.3 材料体系创新与固态电池 - 分步推进固态电解质、复合负极和复合正极的技术创新 [43][51][52][53][59][60][61] - 建立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