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政府化债与财税改革系列研究
长城证券·2024-10-10 10:03

最新化债方案对国内经济影响几何 - 12个重点省份的交通、社会事业、市政、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新增投资受到较强管控[1] - 相关领域完成率不足50%的在建项目可能面临缓建乃至停建[1] - 若12省份基建投资同比下降10%-20%,可能拖累对应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3-6个百分点,同时拖累全国基建投资下滑2.5-5.1个百分点,进而拖累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下滑0.8-1.7个百分点[1] 政府如何弥补 - 政府投资发挥"托底"作用,增加经济强省一定的基建投资增长,将传统基建转向房地产"三大工程"等重点领域[1] - 重视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作用,提高私人消费比提高政府消费更好[1] - 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政策撬动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1][2][3]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进一步激发民营、外资企业信心与活力,重点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4] - 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地方财力稳定可预期程度[4]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4] 消费税改革如何支持地方增加财力 -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可能带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增长约4962亿元,增幅约为4.6%[6][7] - 若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后移征收环节的基础上加大地方分成比例,可能为地方税收增加9000-11000亿元,约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10%[7] - 广东、四川、重庆、河南等21个省可获得消费税增量收入[8]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 -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有助于缓解地区间分配不均问题[129][130] - 若增值税税率从"13%、9%、6%"简并至"9%、6%",地方政府增值税收入总量可能有所下降,地区间分布变化不大[133][134] - 提高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比例从6:4调整至5:5,可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约3.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