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53.42亿元,较上年度减少4.60%[6] - 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45.04亿元,上年为44.17亿元,同比增长1.96%[2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2023年净利润为33.01亿元,上年为30.49亿元,同比增长8.26%[25] - 公司另一业务板块2023年营业收入为2562.87万元,上年为6.31亿元,同比下降95.94%[29] - 该业务板块2023年营业利润为15.16亿元,上年为12.92亿元,同比增长17.32%[29] 财务数据 - 2023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52.09亿元,上年年末余额188.16亿元[16] - 202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4.58亿元,上年年末余额11.90亿元[16] - 2023年末存货余额3.43亿元,上年年末余额3.29亿元[16]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合计176.05亿元,上年年末余额220.63亿元[16] - 2023年末资产总计376.75亿元,上年年末余额422.18亿元[16] - 年末负债合计227.13亿美元,较上年年末的304.21亿美元减少[22] - 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56.14亿美元,较上年年末的51.99亿美元增加[22] - 年末短期借款8.51亿美元,上年年末为14.02亿美元[22] - 年末应付账款189.38亿美元,上年年末为218.79亿美元[22] - 年末未分配利润17.73亿美元,上年年末为12.52亿美元[22] 现金流情况 - 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023年为161.3243845686亿美元,上年为155.5554486844亿美元[34]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3年为10.6753410799亿美元,上年为42.4520631907亿美元[34]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3年为0.4425343004亿美元,上年为2.7379818554亿美元[34]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3年为 - 61.144224722亿美元,上年为 - 23.4259270328亿美元[34] 权益变动 - 本期资本公积增减变动金额为8,427,461[39] - 本期其他综合收益增减变动金额为1,067,475.3[39] - 本期盈余公积增减变动金额为60,460,195.0[39] - 本期未分配利润增减变动金额为328,801,393[39] - 本期少数股东权益增减变动金额为49,429,983[39] 其他要点 - 公司于2001年7月25日注册成立,2006年6月23日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交易[45] - 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51] - 公司营业周期为12个月[52] - 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53] - 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48] - 公司财务报表业经董事会于2024年4月26日批准报出[46]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或业务,将子公司或业务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纳入合并报表,调整期初数和比较报表[57]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或业务,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自购买日起纳入合并报表[58] - 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对被投资方控制权时,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59]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不足冲减调整留存收益[60] - 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中的股本溢价,不足冲减调整留存收益[61] - 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将外币金额折合成人民币记账[63]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余额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除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相关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按借款费用资本化原则处理外,均计入当期损益[63] - 金融资产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66] - 金融负债于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67]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账款等以合同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69]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初始计量,交易费用处理分计入当期损益和初始确认金额两种情况[70][71][72][73][74]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等三个条件之一即可,转移分整体和部分转移,处理方式不同[75][76] - 金融负债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等情况可终止确认,终止确认时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79] -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以报价确定公允价值,不存在则采用估值技术[80]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等金融资产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81] - 由收入准则规范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等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82] - 其他金融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信用风险变动,未显著增加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83]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金融工具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83] - 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信用减值,在单项基础上计提减值准备[83] - 除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外,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划分组合确定预期信用损失[83] - 账龄1年以内计提比例为5.00%,1 - 2年为10.00%,2 - 3年为30.00%,3 - 4年为50.00%,4 - 5年为80.00%,5年以上为100.00%[84] - 存货分类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85] - 公司直属矿材料(配件)入库和领用按计划成本核算,销售产成品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86] - 存货盘存制度采用永续盘存制[87] -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89] -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8] - 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列示为合同资产[91] - 同时满足在当前状况下即可立即出售且出售极可能在一年内完成等条件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93]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96] - 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98] - 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35年,残值率0%,年折旧率3%;机器设备折旧年限15年,残值率3%,年折旧率6%;运输设备折旧年限8 - 12年,残值率3%,年折旧率8 - 12%;其他折旧年限5 - 15年,残值率0 - 3%,年折旧率6 - 20%;矿井建筑物按产量吨煤计提2.5元[108]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110] - 固定资产确认需满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103] - 固定资产按成本(并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的影响)进行初始计量[102] - 在建工程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并自次月起计提折旧[106] - 公司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的,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107] - 无形资产取得时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及其他支出[112][113] -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内摊销,土地使用权按出让年限平均摊销,采矿权按预计可开采年限摊销[114][115] - 研究阶段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确认为无形资产[118] -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处置交易处理;不属于的,对每一项交易分别处理[101] - 长期资产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为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较高者[120] - 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122] - 公司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向当地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125] -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资产公允价值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净负债或净资产,盈余以盈余和资产上限孰低者计量[125] - 设定受益计划所有义务按与期限和币种匹配的国债或高质量公司债券市场收益率折现[125] - 辞退福利在公司不能单方面撤回或确认重组成本费用孰早日确认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128] - 预计负债按履行义务所需支出最佳估计数初始计量,考虑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129] - 公司在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按单项履约义务单独售价比例分摊交易价格[130][131] - 满足特定条件的履约义务在某一时段内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否则在某一时点确认[131][132] - 公司转让商品或服务前能控制则为主要责任人,按对价总额确认收入,否则为代理人按佣金或手续费确认收入[134] - 公司收入来源主要为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服务,销售商品按不同交货方式确认收入,提供劳务/服务按月与采购方验收后按合同约定单价确认收入[135] - 合同成本包括合同履约成本与合同取得成本,满足一定条件时确认为资产,相关资产按收入确认基础摊销,取得成本摊销期限未超一年的计入当期损益[136] -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两类,确认时点为满足条件且能收到时,会计处理方式不同[139][140][141] - 所得税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确认,特殊情况不确认[142] - 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暂时性差异,按不同情况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日按适用税率计量[143] - 租赁是出租人让渡资产使用权获取对价的合同,合同开始日评估是否为租赁或包含租赁,多项单独租赁或包含非租赁部分需分拆[144] - 公司作为承租人,除短期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租赁期开始日确认使用权资产,按成本初始计量,后续直线法计提折旧[145] - 公司作为承租人,除短期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租赁负债,按尚未支付租赁付款额现值初始计量[146] - 租赁付款额包括固定付款额、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根据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款项等[147] - 与合同成本有关资产账面价值高于特定差额时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因素变化可转回,但不超假定不计提减值时的账面价值[138] - 短期租赁指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且无购买选择权的租赁[148] - 经营租赁的租赁收款额在租赁期按直线法确认为租金收入[154] - 融资租赁开始日公司确认应收融资租赁款并终止确认资产[155] - 售后租回资产转让属销售,承租人按相关部分计量使用权资产[156] - 售后租回资产转让不属销售,承租人继续确认资产并确认金融负债[156] - 以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初始确认受让非金融资产以成本计量[157] -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债权人按放弃债权公允价值等计量初始投资成本[158] - 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清偿债务与转让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当期损益[159] -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债务人按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初始确认金额[159] - 采用修改其他条款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公司按金融工具政策处理[158,159] - 公司按吨煤6元提取煤矿维简费,子公司矿业公司按吨煤8元提取[161] - 公司各矿井安全生产费用按原煤产量15元/吨或30元/吨提取[162] - 公司2023年度继续暂停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163] -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2022年1月1日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金额为914,923.38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为 - 1,780,820.03元等[167] - 增值税税率为13%、6%,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5%、7%等[170] - 子公司同塔建材产品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退税比例70%[172] - 子公司矿业公司满足条件可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72] - 年末货币资金合计15,208,875,290.17元,上年年末为18,815,837,318.70元[173] - 年末应收账款小计1,379,655,982.85元,减坏账准备后合计458,029,797.03元[175] - 上年年末应收账款小计2,096,240,378.49元,减坏账准备后合计1,190,369,458.11元[175] - 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3.7965598285亿美元,上年年末为20.9624037849亿美元[176] - 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年末账面余额为1.5694359143亿美元,占比11.38%,上年年末为1.5692359143亿美元,占比7.49%[176] - 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年末账面余额为12.2271239142亿美元,占比88.62%,上年年末为19.3931678706亿美元,占比92.51%[176] - 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1年以内计提比例为5%,1至2年为10%,2至3年为30%,3至4年为5
晋控煤业:晋能控股山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