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益达: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
002137实益达(002137)2024-04-22 22:12

财务数据 - 2023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 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为54791.99万元[7][8] - 2023年末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为8033.37万元[8] - 2023年末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46758.62万元[8] - 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59433.01万元[10] - 2023年末货币资金为85126246.66元,2022年末为142606717.17元[29] - 2023年末应收账款为155424049.82元,2022年末为113006910.50元[29] - 2023年末流动负债合计为297566123.10元,2022年末为348041854.40元[29] - 2023年末债权投资为273024149.26元,2022年末为61905328.73元[29] - 2023年末固定资产为258432915.79元,2022年末为123730847.39元[29] - 2023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为31024647.22元,2022年末为36254576.71元[29] - 2023年末负债合计为328590770.32元,2022年末为384296431.11元[29] - 2023年末股本为577504854.00元,与2022年末持平[29] - 2023年末未分配利润为 - 51872062.05元,2022年末为 - 62330758.73元[29] - 2023年末资产总计为1891692951.43元,2022年末为1936554022.40元[29] - 2023年营业总收入为594330112.21元,2022年为638273942.98元,同比下降约6.88%[31] - 2023年净利润为18601764.68元,2022年为148245061.15元,同比下降约87.45%[31]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424979.16元,2022年为 - 2121208.65元[33] - 202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91699606.76元,2022年为17986159.14元[33] - 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683702.50元,2022年为8149687.97元[33]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181元/股,2022年为0.2497元/股,同比下降约92.75%[31] - 2023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为571533917.95元,2022年为721331652.11元,同比下降约20.77%[33] - 2023年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1784737932.00元,2022年为3025774077.77元,同比下降约41.01%[33] - 2023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9581350.58元,2022年为7075972.00元,同比增长约35.41%[33] - 2023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0212118.93元,2022年为102037174.89元,同比下降约70.40%[33] - 2023年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563102181.8元[34] - 2022年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552257591.29元[34] - 2023年公司所有者权益较2022年增加10844590.51元[34] - 2023年综合收益总额为7701642.51元[34] - 2022年综合收益总额为48042958.32元[37] - 2023年所有者投入金额为7407520.63元[34] - 2022年所有者投入金额为710139.62元[37] - 2023年利润分配金额为14264573.3元[34] - 2022年利润分配金额为1060000元[37] - 2023年专项储备年末余额为25932072.8元[34]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合计210319369.34元,2022年末为647157425.59元[39] - 2023年末流动负债合计49234474.49元,2022年末为338748101.29元[39] - 2023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1287891823.02元,2022年末为1089607486.19元[39] - 2023年末非流动负债合计12276536.45元,2022年末为29060571.01元[39] - 2023年度营业收入13534294.92元,2022年度为12950488.45元[41] - 2023年度营业成本6213403.52元,2022年度为4681245.07元[41] - 2023年度营业利润50986922.17元,2022年度亏损48538.50元[41] - 2023年度利润总额50986922.17元,2022年度亏损53607.34元[41] - 2023年度净利润67743941.94元,2022年度为3347844.81元[41] - 2023年度综合收益总额67743941.94元,2022年度为3854623.15元[41]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13654398.86元,2022年为182834089.11元,同比增长16.86%[43]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245240380.37元,2022年为13775243.72元,同比增长1679.09%[4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1585981.51元,2022年为169058845.39元,同比下降118.68%[43]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796315442.36元,2022年为2020793928.40元,同比下降60.59%[43]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772947663.19元,2022年为2181542119.47元,同比下降64.57%[43] - 202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367779.17元,2022年为 - 160748191.07元,同比增长114.54%[43] - 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2022年为 - 24560.00元[43]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8195285.75元,2022年为8373106.87元,同比下降197.88%[43] - 2023年所有者权益合计436700181.42元,较2022年的368956239.48元增加67743941.94元,增长18.36%[44] 业务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智能硬件领域,主要业务为智能硬件制造和智能终端产品业务,逐步缩减智慧营销业务规模[52] 审计相关 - 审计认为公司2023年财报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4] - 审计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 权益工具投资的估值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8] - 审计将收入确认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10] 公司历史 - 公司1998年6月5日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00万元,2001年9月3日变更为500万元,2001年12月21日变更为1000万元[48] - 2005年7月4日,公司以原有限公司净资产64791025.44元取整后按1:1比例折合股本64791025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49] - 2006年,公司以未分配利润35208975.00元实施每10股派送5.4342股红股方案,共送红股35208975股,注册资本变更为10000.00万元[49] - 2007年6月13日公司上市,注册资本变更为13340.00万元[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577504854.00股,注册资本为577504854.00元[50] 会计政策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或业务,编制合并报表时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控制时点起一直存在[74]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或业务,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不调整期初数,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纳入购买日至报告期末数据[76] - 处置子公司或业务,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不调整期初数,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纳入期初至处置日数据[77] - 子公司持有本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视为库存股,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减:库存股”列示[78] - 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个别报表按支付对价公允价值计量,合并报表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80]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按规定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并调整相关科目[81]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按原投资账面价值加新增成本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报表对购买日前股权重新计量[83] - 公司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但未丧失控制权,合并报表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等[84] - 公司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且丧失控制权,一次交易处置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投资收益[85] - 因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合并报表按规定调整资本公积等[92] - 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及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指期限短、流动性强等的投资[93]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或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94]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95] - 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时,资产和负债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润用发生时即期汇率[96] - 当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确认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99] - 金融资产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已转移等条件时终止确认[100] - 公司按管理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初始确认后一般不得重分类[101]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负债、以摊余成本计量三类[10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后续以公允价值计量,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08] - 贷款承诺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财务担保合同负债按特定方法后续计量[109] - 衍生金融工具以签订当日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并后续计量,正公允价值确认为资产,负公允价值确认为负债[113] - 公司对特定金融资产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14][115] - 预期信用损失分整个存续期和未来12个月内,后者是前者一部分[116] - 金融工具分三阶段计量预期信用损失,低信用风险按未来12个月计量[117] - 应收票据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19] - 应收账款分应收智能硬件等三类外部及关联方客户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20] - 其他应收款分应收利息等七类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21][122] - 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按交易对手和风险敞口类型计算预期信用损失[123] - 违约风险低、短期内履行合同能力强的金融工具视为低信用风险[124] - 通常逾期超过30日确定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显著增加[126] -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金融资产是否发生信用减值,证据包括发行方或债务人重大财务困难等[127] - 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增减额计入当期损益[129] - 若不再合理预期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能收回,减记账面余额,构成终止确认[130] - 金融资产转移包括转移收取现金流量权利等两种情形[132] -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将相关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3] - 继续涉入转移金融资产,按涉入程度确认资产和负债[135] - 保留金融资产几乎所有风险报酬,继续确认资产并将对价确认为负债[136]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满足特定条件可抵销后净额列示[138] - 公司以主要或最有利市场价格计量金融工具公允价值[140] - 公司存货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采用永续盘存制[145][146] - 直接出售存货按估计售价减销售费用和税费确定可变现净值,执行合同存货以合同价为基础,超出部分以一般售价为基础,材料以市场价为基础[149] - 加工材料存货按产成品估计售价减完工成本、销售费用和税费确定可变现净值,产成品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材料按成本计量,反之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计提跌价准备[149] - 公司一般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跌价准备,数量繁多、单价低的存货按类别计提[149] - 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