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速溶茶:“冻干黑科技”,固态速溶茶品牌通过创新满足需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4-11-29 20:5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2] 核心观点 - 固态速溶茶行业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便捷性和健康饮品的需求,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 - 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上游原料供应稳定,中游生产环节向高效化和智能化转型,下游销售渠道多样化 [2] - 行业竞争格局日益激烈,B端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产能优化保持市场份额,C端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提升市场份额 [2] - 未来行业将继续迎合健康趋势,预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 行业定义 - 固态速溶茶属于固态饮料类,由茶叶或茶鲜叶经过水提取、过滤、浓缩和干燥等工艺制成 [3][4] - 产品具有便捷冲泡的特点,既可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作为茶饮料、食品、药品等的原辅料 [4] 行业分类 - 固态速溶茶可按茶叶原料种类、产品溶解性、干燥方式分类 [5] - 按茶叶原料种类分为速溶红茶、速溶乌龙茶、速溶绿茶、速溶茉莉花茶等 [6] - 按产品溶解性分为热溶型速溶茶和冷溶型速溶茶 [8][9] - 按干燥方式分为喷干速溶茶和冻干速溶茶 [11][12] 行业特征 - 消费特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健康便捷茶饮的需求,解决原叶茶口感苦涩、冲泡麻烦的问题 [13] - 竞争特征: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传统茶企、新式茶饮企业和咖啡企业多方角逐 [14] - 市场特征:注重营销和产品定位,包装设计独特,产品多样化 [15] 发展历程 - 固态速溶茶行业经历了萌芽期(1960-1980)、启动期(1980-1990)、高速发展期(1990-2010)和震荡期(2010至今) [16][17][19][20][21] - 近年来,行业从大宗化、原料化转向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2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茶叶总产量稳步提升,绿茶占比最大,2023年绿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7.9% [23][28] - 中游:生产商市场渗透力强,大闽食品等企业占据国内外市场主导地位,新锐品牌推动行业多样化发展 [25][32][33] - 下游:固态速溶茶凭借便捷性和独特包装吸引年轻消费者,包装设计在商务和社交场合中尤为重要 [35][36] 行业规模 - 2018-2022年,固态速溶茶行业市场规模从11.18亿人民币增长至14.18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6.13% [38] - 预计2023-2027年,市场规模将从14.47亿人民币增长至19.1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7.27% [38] 政策梳理 - 《GB/T 21733-2008 茶饮料》巩固了固态速溶茶作为茶饮料工业原料的地位 [46][48] - 《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推动茶产业科技提升,鼓励打造新兴茶叶品牌 [49][50] - 《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现代加工体系,推进茶产品深度开发 [51][52]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企业包括大闽食品、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占据近80%市场份额 [59][60] - 第二梯队企业如水獭吨吨、胶囊茶语等,通过创新产品和市场细分获得竞争优势 [61] - 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集中化和高端化,低端企业可能被淘汰 [62][63] 企业分析 -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营收1.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62%,毛利率26.0796% [69][70] -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2507.5472万人民币,2024年获得A轮融资 [73][74] - 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478.594万美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75] - 上海水獭吨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获得Pre-A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