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行业:行业底部反转正当时 关注技术变革机会
交银国际证券·2024-12-03 15: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买入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低空经济催化,板块情绪回升 [2] - LFP技术优势 + 供应链优势,中国企业剑指全球 [2] - 关注技术迭代的机会,增混电池、固态电池等 [2] - 短期内快充/超充和混动/增程是重点布局方向 [2] - 马太效应显著,短期关注盈利能力变化趋势 [2] 行业剖析 - 行业底部反转正当时,关注技术变革机会 [3] - 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低空经济催化,板块投资情绪回升 [3] - 当前万得锂电池指数TTM市盈率为34倍,较2024年9月低点反弹近40%,接近三年历史平均,行业估值逐步回到合理区间 [3] - 从公募基金持仓角度看,2024年3季度公募基金对锂电板块的持股占比和配置比例均有提升,投资情绪正逐步走出低谷 [3] -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政策和固态电池技术催化频发,带动板块情绪 [3] - 仅在11月,宁德等各电池企业提出了新的阶段性成果,甚至连华为也开始入局 [3] - 发展低空经济是战略要求,政策支持将是持续性的 [3] - 预计2024-26年全球电池需求CAGR 14%,需求依然不弱 [3] - 相较日韩企业押注三元,中国还布局了磷酸铁锂(LFP)技术路径,具备显著成本优势,预计中短期这种优势仍将维持 [3] - 长期来看,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之后,同样也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3] - 中国在液态电池产业链上布局完善,而固态电池产业链大体上还是在现有电池产业链基础上进行升级,预计中国同样也会具备价格优势,维持全球领先 [3] - 美国IRA法案和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对储能电池影响大于动力电池,预计会有更多企业在海外建厂,美国对新能源政策以及中国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变化将会是近期较大的不确定性 [3] - 关注技术迭代的机会,包括增混电池、固态电池等 [3] - 短期内快充/超充和混动/增程是重点布局方向 [3] - 2024年以来,混动/增程式新能源车销量占比42%(对比2021年18%) [3] - 近期宁德时代发布骁遥电池,实现了超过400公里的纯电续航,未来插混/增程电池将往更高电量发展,纯电续航将逐步提升至500公里 [3] - 中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是行业革命性的技术 [3] -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和产业链还有提升空间,业界普遍认为全固态电池将于2030年商业化量产 [3] - 产业链上,锂电池技术向固态电池转变过程将带动材料体系升级,关注固态电解质、正负极、多孔铜箔和铝塑膜等 [3] - 马太效应明显,首选行业龙头 [4] - 技术是核心,但中短期来看盈利能力是关键 [4] - 电池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宁德在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下,预计短期内盈利能力的领先优势很难被打破 [4] - 长期来看,考虑到宁德在研发上的投入大幅领先其它企业,有望长期保持领先优势 [4] - 综合考虑估值、规模、海外业务进展等因素之后,推荐顺序为:宁德时代(买入/目标价310.10元人民币)> 亿纬锂能(买入/目标价56.51元人民币)>国轩高科(买入/目标价29.07元人民币)>中创新航(买入/目标价15.59港元)> 瑞浦兰钧(中性/目标价14.25港元) [4] 估值概要 - 宁德时代:买入,目标价310.10元人民币 [5] - 亿纬锂能:买入,目标价56.51元人民币 [5] - 国轩高科:买入,目标价29.07元人民币 [5] - 中创新航:买入,目标价15.59港元 [5] - 瑞浦兰钧:中性,目标价14.25港元 [5] 投资逻辑 - 现在是买入时点? [7] - 行业估值回到合理区间,投资情绪正走出低谷 [10] - 2016年中国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企业准入门槛 [10] - 政策推动下,以三元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进入快速发展期 [10] - 2018年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10] - 2020年开始,随着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创造历史新高,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加速,动力电池供不应求,价格达到1元/Wh以上,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均在2021-22年创下股价历史新高,锂电企业进入扩产阶段 [10] - 2023年开始,行业供给端出现过剩愈发明显,锂电企业利润下滑,并在2023年迎来估值重塑 [11] - 参照万得锂电池指数,当前指数TTM市盈率为34倍,较9月低点反弹近40%,已经接近近三年历史平均,行业估值逐步回复到合理区间 [11] - 从公募基金持仓角度看,2024年3季度公募基金对于锂电板块的持股占比和配置比例均有提升,分别达到14.6%/6.6%,达到近三年高位,投资情绪正逐步走出低谷 [11] - 从需求端来看,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回升、储能需求强劲,电动车虽然受海外需求、政策等影响,短期增速有所放缓但长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1] - 随着尾部落后产能出清,供需格局逐步改善,叠加低空经济和固态电池催化,锂电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回升 [11] 行业与大盘一年趋势图 - 行业表现与恒生指数对比 [6] 目录 - 2024年12月2日 [7] - 电池行业剖析 [7] - 投资逻辑 [7] - 现在是买入时点? [7] - 为什么看好中国电池行业? [7] - 选股逻辑——马太效应显著,短期关注盈利能力变化趋势 [7] - 下游需求多样,储能成为重要新增量 [7] - 动力电池市场:预计全球电动车市场2024年同比增长27% [7] - 储能正在成为新的增量,预计2024-26年全球储能装机量CAGR 28% [7] - 储能发展方向:大电芯成为趋势 [7] - 出海成为产能出口,重点关注海外政策变化 [7] - 海外较高的定价和利润 [7] - 中国企业海外攻城略地,日韩份额下滑 [7] - IRA政策+加征关税后的影响 [7] - 电池价格见底? [7] - 2023初至今电池价格跌幅超50% [7] - 预计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但对价格上行不必乐观 [7] - 中国电池行业格局演变 [7] - 下游签车厂自建电池厂来必成为趋势 [7] - 头部效应显著,但尾部竞争尚未充分,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7] - 短期关注增程/快充,长期关注固态电池 [7] - 海外:日本、韩国、美国是主要参与者 [7] - 中国:初创型电池厂积极寻求弯道超车机会 [7] - 公司分析 [7] - 宁德时代 (300750 CH):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估值上升通道正在打开;首予买入 [7] - 亿纬锂能 (300014 CH): 大圆柱电池进度居前,消费电池周期上行;首予买入 [7] - 国轩高科 (002074 CH): 牵手大众布局全球,盈利能力有望改善;首予买入 [7] - 中创新航 (3931 HK):客户集中度风险犹存,但产品具备竞争力;首予买入 [7] - 瑞浦兰钧 (666 HK) : 动储双轮驱动,但盈利能力存不确定性;首予中性 [7] 行业剖析 - 电池行业剖析 [10] - 投资逻辑 [10] - 现在是买入时点? [10] - 行业估值回到合理区间,投资情绪正走出低谷 [10] - 2016年中国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企业准入门槛 [10] - 政策推动下,以三元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进入快速发展期 [10] - 2018年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10] - 2020年开始,随着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创造历史新高,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加速,动力电池供不应求,价格达到1元/Wh以上,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均在2021-22年创下股价历史新高,锂电企业进入扩产阶段 [10] - 2023年开始,行业供给端出现过剩愈发明显,锂电企业利润下滑,并在2023年迎来估值重塑 [11] - 参照万得锂电池指数,当前指数TTM市盈率为34倍,较9月低点反弹近40%,已经接近近三年历史平均,行业估值逐步回复到合理区间 [11] - 从公募基金持仓角度看,2024年3季度公募基金对于锂电板块的持股占比和配置比例均有提升,分别达到14.6%/6.6%,达到近三年高位,投资情绪正逐步走出低谷 [11] - 从需求端来看,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回升、储能需求强劲,电动车虽然受海外需求、政策等影响,短期增速有所放缓但长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1] - 随着尾部落后产能出清,供需格局逐步改善,叠加低空经济和固态电池催化,锂电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回升 [11] 图表 - 图表1: 从万得锂电池指数看中国电池行业发展 [12] - 图表2: WIND电池指数PE TTM,当前估值和近三年历史平均接近 [16] - 图表3: 锂电行业公募基金持仓变化,配置比例和持股市值占比均达到2021年以来高位 [18] - 图表4: LFP电芯价格和成本价接近,均约为0.35元/Wh [20] - 图表5: 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24] - 图表6: 万得低空经济指数和万得固态电池指数涨跌幅呈现较高的一致性(2024年初至今) [26] - 图表7: 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量测算,2024-26年CAGR 14%,储能占比逐渐提升至2026年的20% [28] - 图表8: 中国电池出口占比:2023年达到20% [32] - 图表9: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 [33] - 图表10: 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 [34] - 图表11: 锂电池产业链 [40] - 图表12: 锂电池子板块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 [44] - 图表13: 电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逻辑 [45] - 图表14: 电池企业毛利率:分化明显 [48] - 图表15: 电池企业扣非归母净利率:分化明显 [49] - 图表16: 交银国际覆盖电池公司偏好排序 [54] - 图表17: 全球主要电池公司估值比较 [59] - 图表18: 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量测算,2024-26年CAGR 14%,储能占比逐渐提升至2026年的20% [67] - 图表19: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和渗透率 [69] - 图表20: 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68] - 图表21: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测算,2024-26年销量CAGR 11% [70] - 图表22: 2024年前六个月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车渗透率,多数国家渗透率仍然较低 [71] - 图表23: 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预测,预计2024-26年CAGR 28% [72] - 图表24: 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预测,预计2024-26年CAGR 28% [73] - 图表25: 2024年全球储能结构,预计中美欧仍占主导 [73] - 图表26: 中国储能采招标规模 [74] - 图表27: 2023年美国储能装机结构,大储是主力,占比超90% [81] - 图表28: 美国储能装机量预测,大储主导,2024-26年装机量CAGR 34% [79] - 图表29: 美国IRA更新前后储能税收抵免对比 [84] - 图表30: 2023年欧洲储能装机结构,户储是主力,占比70% [89] - 图表31: 欧洲储能新增装机量预测,2024-26年CAGR 36% [90] - 图表32: 储能发展方向:大电芯成为趋势 [91] - 图表33: 大储招标项目中,314Ah电芯占比提升 [96] - 图表34: 2024上半年储能电芯出货比例,314Ah电芯渗透率达到了9.7% [97] - 图表35: 不同国家储能系统价格 [102] - 图表36: 不同国家储能系统毛利率 [103] - 图表37: 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量约整体销量的21% [107] - 图表38: 海外动力电池市占率:中企市场份额提升,韩企和日企下滑 [108] - 图表39: 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量约整体销量的21% [109] - 图表40: 海外动力电池市占率:中企市场份额提升,韩企和日企下滑 [110] 行业剖析 - 电池行业剖析 [10] - 投资逻辑 [10] - 现在是买入时点? [10] - 行业估值回到合理区间,投资情绪正走出低谷 [10] - 2016年中国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企业准入门槛 [10] - 政策推动下,以三元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进入快速发展期 [10] - 2018年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10] - 2020年开始,随着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创造历史新高,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加速,动力电池供不应求,价格达到1元/Wh以上,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均在2021-22年创下股价历史新高,锂电企业进入扩产阶段 [10] - 2023年开始,行业供给端出现过剩愈发明显,锂电企业利润下滑,并在2023年迎来估值重塑 [11] - 参照万得锂电池指数,当前指数TTM市盈率为34倍,较9月低点反弹近40%,已经接近近三年历史平均,行业估值逐步回复到合理区间 [11] - 从公募基金持仓角度看,2024年3季度公募基金对于锂电板块的持股占比和配置比例均有提升,分别达到14.6%/6.6%,达到近三年高位,投资情绪正逐步走出低谷 [11] - 从需求端来看,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