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家用电器出海行业获评4星评级 [36] 核心观点 - 中国家用电器出海行业依托制造优势、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多元化模式拓展国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3][4] - 行业呈现复苏迹象,新兴市场成为增长点,中长期增长前景稳定 [3][35] - 竞争格局为垄断竞争,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但其他企业仍有提升空间 [3][10][14]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家用电器出海指家用电器生产商将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或通过海外并购、自建基地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的产业,涉及品牌、技术、管理和资本的国际化运作 [4] - 按产品功能特点、使用环境和外观特点分类:白色家电(如冰箱、洗衣机、空调)、黑色家电(如电视机、音响、游戏机)、其他家电(包括厨房电器和小家电) [6][7][8][9] 行业特征 - 出海模式优化升级,从"制造出海"向"品牌出海"、"资本出海"、"全产业链出海"和"市场多元化出海"转变,体现为产品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和团队本地化 [10][11] - 行业规模扩张迅速,2019-2023年市场规模从4,505.87亿元增长至6,166.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16% [12][13][33] - 行业呈现垄断竞争格局,家电行业CR4在2018-2023年均值64.81%,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优势明显 [10][14] 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1980-2001年):"制造出海"阶段,以贴牌生产和代工方式出口 [15][16] - 第二阶段(2001-2013年):"品牌出海"和"资本出海"阶段,通过产品出口、海外建厂和品牌并购扩张 [15][17][18][20] - 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全产业链出海"和"市场多元化出海"阶段,形成本地化特点,全球零售量市占率攀升 [15][21]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 - 原材料及零部件供给自主化水平高,初级形态塑料2024年上半年产量6,285万吨(同比增长5.9%),电子元器件2023年产量10,803.6亿只(同比上升13.2%) [19][26] - 部分零部件(如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由外国企业垄断,存在技术壁垒 [19][27] 中游分析 - 家电制造呈现智能化生产、大力度研发和差异化设计特点,美的、海尔、格力和海信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5.57%、7.51%、7.65%和21.41% [24][28] - 企业重视品牌运营与推广,通过海外并购、赞助国际赛事等方式提升国际知名度 [29] 下游分析 - 销售渠道以国际电商平台(如亚马逊、eBay)和实体零售合作为主,美国大家电和小家电线上销售占比分别为26%和48% [25][30] - 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与服务,提供多语言售后支持和持续改进机制 [25][31] 行业规模 - 2019-2023年市场规模从4,505.87亿元增长至6,166.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16%;预计2024-2028年从7,330.68亿元增长至9,609.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00% [33] - 2022年行业规模下降10.98%,主要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消费能力降低等因素影响 [34] - 2023年行业复苏迹象明显,对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出口保持增长,2024年1-7月同比增长18.1% [13][35] 政策梳理 - 政策支持包括《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2021年)等,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拓展国际市场 [39][42][50][51][53]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包括美的、海尔、海信家电、格力,海外业务收入均值641.81亿元(2023年),为第二梯队的10.26倍 [55][57] - 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强,美的家用空调和洗衣机电机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39%和17.5%(2022年),海尔洗涤业务在10个国家市场份额第一(2023年) [56] - 部分二三梯队企业增长迅速,如极米科技2019-2023年海外业务复合增长率85.92%,石头科技同期复合增长率48.71% [59] 企业分析 - 美的集团:2023年营收3,737.10亿元(同比增长8.10%),全球家电规模最大供应商 [61][81][82] - 海尔智家:2023年营收2,614.28亿元(同比增长7.33%),通过多品牌策略覆盖全球市场 [61][75][77] - 格力电器:2023年营收2,050.18亿元(同比增长7.82%),拥有全球最大空调研发中心和119,261件专利 [61][67] - 海信家电:2023年营收856.00亿元(同比增长15.50%),技术优势显著,家用空调等领域技术国际领先 [61][71]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家用电器出海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4-12-0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