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飞行控制系统行业规模暂无评级报告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飞行控制系统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市场集中度高,但新兴民营企业正增强竞争。技术进步、企业战略及全球环境变化推动行业持续发展。未来,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趋势将促进市场规模强劲增长,并扩大至更多应用领域 [2] 行业定义 - 飞行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自动控制的反馈原理来操纵飞机的各个操纵面,以实现飞行姿态、轨迹稳定与跟踪的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作为飞机的核心系统之一,直接关系到飞行的安全和操作效率 [3] 行业分类 - 飞行控制系统行业可以分为液压机械飞行控制系统、电子飞行控制系统、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和光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 [5] 行业特征 - 市场需求量大: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亚太地区的飞机起降量份额持续提升,中国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空中交通。2023年中国航线完成1,126.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62.6%。低空飞行时长不断推进,无人机外卖成为新趋势 [7] - 国有企业占比高:中国飞行控制系统领域企业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类,其中国有企业占比最大。截止2023年底,国企占比~50%,民营企业占比~30%,外企占比~20% [8] - 市场集中度高:飞行控制系统行业进入门槛较高,技术壁垒高,且行业内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技术。目前,中国飞行控制系统企业较少,呈现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9]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031930):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世界上最早的飞机"飞行者1号",这架飞机安装了两个推进螺旋桨和单台链式传动发动机,还带来了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的鸭式布局操控方式的初代"飞控系统" [11] - 启动期(19301984):二战之后,美苏等国开始尝试在飞机上安装液压助力系统。20世纪中叶,飞控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引入了电子系统。电传操纵(Fly-by-Wire,FBW)系统出现了 [12] - 高速发展期(1985~2024):1985年,美国空军将装有先进数字式光传控制系统的一架UH-60A"黑鹰"直升机进行试飞,它的成功是飞机操纵系统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93年11月,NASA对采用光传飞控系统的舰载机F/A-18进行了飞行试验 [1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环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主控芯片、传感器、电池、电机、雷达、陀螺仪、摄像机等;产业链中游为飞行控制系统的整合环节;产业链下游为应用环节,终端客户主要来自无人机、商用航空、军用航空和飞行汽车等 [15] - 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制造对中下游影响大,其技术壁垒较高,部分零部件存在"卡脖子"问题。飞行控制系统上游属于高精尖产业,中国起步较晚,主要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中下游企业被动接受价格 [15] - 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使成本降低。飞行控制系统行业属于高精尖产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行业的基础,并且可以促进飞行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增长 [16] 行业规模 - 2020年—2023年,中国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领域)行业市场规模由124.93亿元增长至138.4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3.49%。预计2024年—2028年,飞行控制系统(无人机领域)行业市场规模由161.99亿元增长至303.5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7.00% [27] 政策梳理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该政策为了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 [37] -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底线和智慧民航建设主线,以绿色化、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发展为导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质量效益、产业协同,加快构建更为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现代民航体系 [39]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推动航天制造业绿色转型,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及材料应用,提高行业整体环保标准 [40] 竞争格局 - 全球飞控系统的核心技术由国际头部企业掌控,中国飞控系统作为后起之秀,其技术仍在进一步发展。其中,中国飞控系统供应商主要分为传统军工研究机构(50%)、外资企业(20%)以及新兴民营企业(30%) [41] - 中国飞行控制系统行业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二梯队公司为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航晶微电子有限公司等;第三梯队有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创衡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 [41] - 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新兴民营企业也将不断涌入市场 [43]
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飞行控制系统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4-12-10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