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内地碳市场国际化对实现国家脱碳目标至关重要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可以在推动内地碳市场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26][27] - 内地碳市场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组成 是全球最大的强制碳市场 预计到2030年 强制碳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14,700亿元 自愿碳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735亿元 [37] - 内地碳市场国际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国际认可度低 缺乏跨境交易渠道 以及国际投资者参与受限 [53][54][55] - 香港可以利用其作为科技与创新中心的优势 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提高碳市场透明度 并推动碳数据跨境流通 [68][69][72] - 香港可以建立"碳市通"机制 促进内地与香港碳市场的互联互通 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 [74][95][96] 内地碳市场概况 - 内地碳市场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组成 是全球最大的强制碳市场 涵盖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37] - 2023年 内地强制碳市场成交额为人民币144.4亿元 成交量为2.12亿吨 均价为人民币79.42元/吨 [37] - 预计到2030年 内地强制碳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14,700亿元 自愿碳市场规模将增长至人民币735亿元 [37] - 2024年初 内地重启了自2017年暂停的CCER机制 截至2024年7月15日 CCER累计成交量为4.7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累计成交额为人民币70.92亿元 [39] 内地碳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性 - 内地碳市场国际化可以提高内地减碳努力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遵守海外贸易法规 并完善内地碳市场 [48][49] - 内地碳市场国际化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 扩大资金来源 提高碳信用价格 支持更多碳减排项目的发展 [48][49] - 中国生态环境部计划结合《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和CORSIA 制定跨境碳交易的相关管理措施 [50] 香港在解决内地碳市场挑战中的独特作用 - 香港可以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高碳市场透明度 解决碳信用可信度问题 [68][69] - 香港可以推动碳数据跨境流通 提高国际投资者对内地碳市场的信心 [72] - 香港可以建立"碳市通"机制 促进内地与香港碳市场的互联互通 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 [74][95][96] 政策建议 - 刺激碳信用市场需求 参考CORSIA 日本绿色转型联盟等全球和区域举措 鼓励企业购买和注销碳信用 [86][90][91] - 建立"碳市通"机制 促进内地与香港碳市场的互联互通 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 [95][96] - 成立由非政府组织运营的碳登记系统 提高碳信用的国际认可度和管治力度 [19] - 提供有关碳信用的法律确定性 吸引碳需求 [20] - 发展充满活力的碳市场生态系统 涵盖强大的碳相关专业服务 并配备先进技术支持碳交易 [21]
內地碳市場國際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香港金融发展局·2024-12-12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