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激励下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直接推动四氯化硅行业发展,随着工艺改进、循环利用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和生产效率提升,四氯化硅国内外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为行业健康绿色发展注入动力[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 - 四氯化硅是无色、透明、流动的发烟液体,具令人窒息气味,易挥发、潮解,溶于多数有机溶剂,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产业涵盖原材料市场、生产提纯工艺及广泛应用领域[3] 行业分类 - 按性质和用途分,有工业级、实验室级、医药级、电子级四氯化硅,分别用于制备高科技材料、化学实验、生物医药、电子行业特别是半导体制造领域[5] 行业特征 - 技术密集型,生产、提纯及后续加工对技术要求高,高纯度需求增加使技术要求不断提升[7] - 环保要求高,四氯化硅有毒有腐蚀性,生产须遵守环保法规,防止污染物排放[8] - 产业链关联性强,与上下游行业关系紧密,发展受其影响,也带来机遇和挑战[9]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857 - 1900):科学家研究其性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技术改进,为后续应用奠基[11] - 启动期(1900 - 1940):成为合成有机硅化合物重要原料,推动有机硅工业发展,产量和质量提升[12] - 高速发展期(1940 - 2005):应用领域拓展,用于合成有机硅化合物和半导体材料制备,推动相关产业繁荣[15] - 成熟期(2006 - 2024):光伏产业发展使产量和需求增长,提纯技术和应用领域拓展,企业需应对环保等挑战[16]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 - 提供硅粉、硅铁、氯化氢等原材料,硅粉资源集中于新疆、内蒙古,氯化氢通过工业方法制备,2022年中国氯化氢进口增加、出口减少[19] - 原材料市场供需复杂、价格波动大、质量要求高,影响四氯化硅生产成本和供应稳定性,2024年硅粉价格下跌,四氯化硅市场均价预计下降[21] 产业链中游 - 通过工业硅氯化法等制备四氯化硅,工业硅氯化法占主导,新方法不断发展,提纯技术对高端应用至关重要,相关产品成新增利润点[23][24] 产业链下游 - 用于生产白炭黑和光纤预制棒,白炭黑应用广泛,光纤预制棒市场需求增长,但高纯度光纤级四氯化硅产能低、进口依赖度高[25][27] 行业规模 - 2018 - 2023年市场规模由5.55亿元增至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7%,预计2024 - 2028年由8.60亿元增至11.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30%[30] - 历史规模扩大原因: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政策支持促进产业链协同,提升行业竞争力[30][31] - 未来规模增长原因: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传统领域升级和新兴领域发展拓展市场规模[33][34] 政策梳理 - 《中国制造2025》: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四氯化硅研发和应用指明方向,提供支持[38] -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要求加快高纯特种电子气体研发及产业化,推动电子工业发展[39] - 《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规范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强调安全环保[40][41] -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为四氯化硅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43]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四氯化硅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47] 竞争格局 - 呈现多元化与集中度并存态势,头部企业如三孚股份、合盛硅业等凭借技术、产能和市场布局领先,中小型企业在细分市场发展[48] - 形成原因:技术壁垒和规模效应使大企业优势明显,国家鼓励环保生产,头部企业更易升级设备[48][50] - 未来变化: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巩固领先地位,中小企业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和洗牌[51] 企业分析 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从事半导体硅片研发、生产和销售,有严格供应商制度,实行以销定产,结合外协加工,产品直销,践行“产、学、研一体化”研发模式[60] 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建成三套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年产60万吨,有400多个牌号下游产品,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承担多项科研项目[64]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硅原材料采购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与供应商签长期协议,重视客户服务,采取严格信用管理制度,销售地域广泛[68]
四氯化硅:高科技材料,推动半导体与光伏产业发展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4-12-13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