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0]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显著,全球交通运输行业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6% [10] - 汽车产业链的碳排放热点环节集中在钢材、铝材等原材料加工制造过程 [10] - 汽车产业亟需创新和探索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减碳的路径,激励低碳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10] -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车转型方面表现突出,6家中国车企已100%销售新能源车 [11] - 新能源车企在供应链碳排放测算披露、目标设定等方面得分低于传统车企 [13] - 车企在推动钢、铝等原材料生产环节减排方面面临挑战,低碳材料采购仍处于试点阶段 [14] 行业背景 - 全球汽车产销量在2023年达到9272万辆,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位居全球第一 [10] - 钢铁和铝冶炼行业是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大户,钢铁行业碳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 [38] - 中国原铝产量占全球原铝总产量的59%以上,铝产业链的碳排放量约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 [39] 行业政策 - 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动汽车产业从产品设计到废弃物回收利用全流程实现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61] - 欧盟通过的《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将电池投放到欧盟市场上的经营商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 [66] - 中国积极制定企业碳核算和披露标准,加速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学和LCA因子库建设 [17] 行业挑战 - 车企在推动钢、铝等原材料生产环节减排方面面临挑战,低碳材料采购仍处于试点阶段 [14] - 车企对低碳材料的采购整体仍处于试点阶段,缺乏清晰的钢、铝减排目标设定和减排绩效评估机制 [14] - 各方尚未对"低碳排放钢/绿色钢材"、"低碳排放铝/绿色铝材"等定义达成共识,为车企选择低碳材料增加困难 [15] 行业机遇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大规模扩展,为行业脱碳提供重要基础 [15] - 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可以助力汽车、钢铝企业提升碳管理能力 [15] - 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政策引导钢铁和铝冶炼行业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15] 企业表现 - 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汽车、宝马、吉利汽车等12家车企在自身运营、供应链及上游钢铝等原材料减排方面均已采取行动 [120] - 梅赛德斯-奔驰、特斯拉在测算披露范围3排放的得分率达100% [120] - 19家车企公开披露了整车产品碳足迹,其中6家车企近期发布的多款产品碳足迹经过第三方认证 [120]
汽车产业链协同减碳评价报告
IPE·2024-12-14 11:33